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张先治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2020-01-04

随着环境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其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应对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公司记录下各类信息,既有财务信息,也有非财务信息;既包括会计信息,也包括统计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现有研究存在不同表述,比如,环境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环境责任信息等。笔者认为,这些信息是公司为应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环境管理控制活动所生成的信息,故将之定义为公司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既是公司环境管理控制活动及其后果的反映,也是公司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决策的基础。在各类公司中,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相对比较完善,因此本文拟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为基础,对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环境管理控制信息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二是社会责任报告(下称CSR报告);三是临时报告;四是其他报告,比如董事会报告、招股说明书、季度报告等。其中,其他报告中披露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较少;临时报告主要针对某些重大突发环境事项,这些只能作为了解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的补充;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CSR报告则涵盖了上市公司主要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是上市公司披露各类信息的主要途径。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7年修订)》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7年修订)》要求,属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或其重要子公司,应根据相关规定,在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主要环境信息;属于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公司,可参照上述规定披露环境信息,如不披露需充分说明原因。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中,环境管理控制信息主要分布在“第三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第五节重要事项”以及“第十一节财务报告”等位置。

与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中“提纲挈领”式的披露相比,更多上市公司倾向以独立的CSR报告来完整披露环境管理控制信息。CSR报告最初的原型是环境报告,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相关主体的利益受到重视,企业将对各方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由此形成当前CSR报告的雏形。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最早于2000年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并于2004年和2006年进行了两次更新,《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出发,指导企业编制CSR报告。深交所于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编制指引》是国内首份关于CSR报告的指导性文件,引导上市公司编制CSR报告。此后,证监会于2007年发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交所于2008年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国资委于2008年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为上市公司CSR报告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统计情况

鉴于CSR报告是现阶段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的主要载体,本文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CSR报告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

1.基本统计情况

表1统计了2008~2016年上市公司CSR报告的基本情况。从披露数量来看,上市公司CSR报告披露数量逐年稳步增加,但相对于A股上市公司整体而言,披露CSR报告的公司仍然偏少。在CSR报告中,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信息是其主要内容,第3、4列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CSR报告都披露了此类信息,因此CSR报告的披露情况也基本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是现阶段世界各国上市公司CSR报告编制的主要参考标准,统计数据显示,其在我国上市公司CSR报告编制过程中受认可程度不断增加,2008年这一比例仅为3.37%,到2016年这一比例增长到21.84%,但仍需注意,多数上市公司的CSR报告没有参考这一标准进行编制。表1最后两列统计了第三方机构对CSR报告的审验情况,可以看出,多数上市公司CSR报告并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审验,从趋势来看也并未呈现任何增长态势。

2.CSR报告编制标准情况

截至2016年,在披露CSR报告的上市公司中,仅有21.84%的上市公司依据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编制CSR报告,78.16%上市公司按照其他标准或未按任何标准编制CSR报告。笔者统计了上交所上市公司披露的CSR报告,有1733份报告没有依据任何标准。在各类编制标准中,除上交所《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上交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上交所《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之外,使用最多的编制标准是GRI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包括G2、G3、G3.1、G4等不同版本),累计频数为810次,其次为社科院出版的CSR报告指南,频数为471次。整体来看,上市公司CSR报告缺乏统一的编制标准,仅上交所上市公司披露的CSR报告就存在40多项编制标准。

3.CSR报告审验机构情况

在2008~2016年5057份A股上市公司CSR报告中,共有183家上市公司的CSR报告经审验机构审验,表2进一步统计了这183份CSR报告审验机构的分布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CSR报告审验服务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和认证公司提供。会计师事务所是CSR报告的主要审验机构,参与了103份CSR报告审验,占比达到56.28%,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多数CSR报告审验服务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合计占比达到40.44%,审验CSR报告超过10份的国内所仅有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一家,参与19份CSR报告审验,占比为10.38%。由于环境管理和社会责任评估是认证公司主要的服务领域,因此认证公司参与了43.72%的CSR报告审验,在认证公司中,国际知名的认证集团占据大部分。

三、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统计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既缺乏相对统一的披露标准,也缺乏权威机构的审验,这对环境管理控制信息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集中表现为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较低。

1.缺乏统一的披露标准,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相关性不足

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信息应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为了保证信息的相关性,无论是信息的披露形式,还是信息的披露内容,都应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而统一的准则或标准则是平衡信息供求双方的基础。现阶段,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存在各式各样的标准,披露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比较随意。在披露形式上,不同上市公司的CSR报告往往采用不同的结构和形式,可读性和可比性较弱,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分析成本较高;在披露内容上,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描述概念化,介绍表面化,绩效数据披露不足,数据核算依据模糊,更多是为公司进行正面宣传,而不是为相关主体提供信息。整体来看,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方的实质诉求。

2.缺少第三方审验,环境管理控制信息可靠性存疑

信息的可靠性主要指信息要真实、完整、客观中性,信息披露方无法自证信息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借助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信息进行鉴证或评估。CSR报告是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而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强制要求对CSR报告进行鉴证,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的CSR报告都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审验,这导致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存在严重的“报喜不报忧”现象,对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客观性都存在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对于正面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如上市公司发生的环保投入、节能减排、生态项目建设、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等,上市公司会重点披露甚至夸大披露;而对于负面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如上市公司面临的环境风险、环保压力,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受到的环保处罚及整改情况,环境问题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等,上市公司往往是少披露或不披露。在缺少第三方鉴证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披露哪些环境管理控制信息,如何进行披露,都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披露动机,信息可靠性存在很大疑问。

四、完善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随着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受关注程度和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加以规范。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包含了上市公司的各类信息,很难对环境管理控制信息进行详细充分披露,鉴于不少上市公司已经具备编制CSR报告的基础,因此完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应从上市公司的CSR报告出发,由生态环境部、财政部、证监会等多部委联合,加强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顶层制度建设。

1.推动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标准体系建设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第一,加快环境会计准则的建设,指导上市公司建立完整的环境核算体系,将上市公司的环境问题转化为财务问题,统一财务数据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口径,对各项环境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第二,完善信息披露相关制度,推动上市公司形成统一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披露载体,规范披露格式和披露内容。

2.完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第三方鉴证制度

可以从供求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增加上市公司及各利益相关方对第三方鉴证的需求,比如通过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将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控制信息和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挂钩,倒逼上市公司通过第三方鉴证增加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与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第三方鉴证服务市场的开发,现阶段国内相关的审验业务主要还是由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认证公司提供,国内事务所和认证公司应加强市场开发和人员培训力度。

责任编辑 陈利花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