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财政视角下推动金沙江经济走廊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 财政部派驻基层锻炼干部(云南永胜定点帮扶工作队) 申洋;中国财政杂志社 李烝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2/05/30
财政视角下推动金沙江经济走廊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财政部派驻基层锻炼干部(云南永胜定点帮扶工作队) 申洋

中国财政杂志社  李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阐述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四条规律性认识,其中包括“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必然要求。永胜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流经215公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永胜县把推进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抓手,让绿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鲜明底色。


践行“两山”理念  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成效显著


(一)程海保护:一场较真碰硬的“湖泊革命”。程海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水域面积72.8平方公里,是永胜人民的母亲湖。由于流域蒸发量大、沿湖用水增加、生活污水排放等原因,美丽的程海曾经一度面临水位逐年下降、生态风险加剧的严峻形势,湖泊保护迫在眉睫。为从根本上扭转“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十三五”期间永胜县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通过实施应急补水、五退四还、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等系统工程,推动程海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完成《程海保护治理规划》《程海流域控制性环境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将程海保护治理范围从7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318平方公里的流域,为高原湖泊保护提供了科学遵循。二是实施应急补水,实现水位水质从“持续下降”向“止降趋稳”转变。总投资6亿元的生态综合治理水利骨干应急补水工程实现通水,每年可向程海补水6000余万立方米。通过还水于湖,去年6月平均水位达到1495.5米,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扭转,水质保持在IV类。三是建立智慧平台,实现从“粗放治湖”向“精准治湖”转变。总投资4000万元、分三期完成智慧程海湖泊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从之前侧重于“补”转变为“治”。通过在沿湖47条入湖河道重点区域建立起水、陆、空立体式、全方位的湖泊全流域监测体系,做到了对程海水质的实时掌控与事前风险预判。目前,平台每月平均产生200余起警报、700余条水质数据,推动程海保护治理的信息化、科技化和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推进面山修复,实现从“生态伤疤”向“秀美青山”转变。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完成流域内森林管护34.6万亩、人工造林19551.4亩、退耕还林20334.7亩,沿海岸线建成生态湖滨林带20公里931亩。流域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39%提升至目前的57%。


(二)光伏提水:荒山变绿地,青山变金山。永胜县沿江共有8个乡镇、16.3万人、36.5万亩耕地位于气候炎热少雨、森林覆盖率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敏感脆弱的干热河谷地区。尽管金沙江水资源丰富,但受制于“耕地高、水源低”的地貌,这里曾经举目皆荒,沿江干部群众长期面临“望江兴叹、靠天吃饭”的困境。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永胜县抢抓政策机遇,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光照充足的优势,大力实施光伏提水工程,荒山荒坡变身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是在社会效益上,初步解决了金沙江沿线农田缺水难题。通过整合涉农扶贫资金、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等方式,投资1.6亿元建成并投产I期30座光伏水电站,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万多亩,光伏发电抽水部分年供水能力达630万立方米。II期18座光伏泵站建设已全面开工,建成后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万多亩、年供水能力500万立方米。二是在生态效益上,初步实现了荒山荒坡披绿挂绿。项目建设后,受益群众有效利用荒山荒坡资源种植经济林果,扩大了沿江面山的绿化面积,使土壤滞蓄水量增加,减少了金沙江沿线生态脆弱区的水土流失。三是在经济效益上,初步构建了项目盈利和农户增收的良性模式。I期21座光伏泵站采取“光电互补、余电上网”模式运行,年发电上网收益246万元,扣除用电支出130万元后,每年还能产生116万元收益;同传统泵站相比,光伏泵站每方提水成本降至0.34元,直接减少30%提水成本。


保障用水后,永胜县因地制宜引导农户种植经济林果。如光伏提水使涛源镇一处沃柑生产基地每亩产值约增加至3万余元,整个项目产值约增加至14亿元,产区群众收入明显增加,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农业发展方式。


(三)美丽三川: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排头兵”。三川镇,因盟川、汇川、济川三条河流穿境而得名。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扎实,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每年都会吸引几十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活力。2021年7月,在财政部关心和支持下,“美丽三川”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作为全国13个项目之一落地永胜。总规划面积18.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翠湖核心区,万亩荷园、千亩果园和休闲体验区。项目落地以来,永胜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高位推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组建工作专班,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推动项目进展,全力打造“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热、农民富、品牌响”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更好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升级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绿色食品品牌。近年来,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快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集群式发展、资源循环式利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形成了坝区发展莲藕、水稻,半山区发展软籽石榴、葡萄、沃柑等经济林果,山区发展烤烟、养殖,由低到高的立体化产业布局。二是加快推进三产融合,打造核心文旅、农旅产业。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以翠湖为核心,打造优质水稻产业园、荷花观光园、农事体验园、生态休闲园,计划建成农特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和休闲集聚区,探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有效路径。目前,永胜县正在全力推进首个重大项目“中泥河休闲景观带”建设,扣动三川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总扳机”。


推动金沙江经济走廊绿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任务艰巨,资金投入渠道单一。一是水环境质量仍不稳定。虽然程海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扭转,但离“法定”最低水位线仍有较大差距。此外,该流域森林植被较为稀疏,地表污染物易随雨水流入湖体。二是基层财政负担较重。保护治理项目收益渠道单一,仅有债务资金投入,后续其他渠道融资资金到位率低。项目运行维护是长期工作,后期还本付息每年需支出约1亿元,仅靠县级财政难以为继。


(二)光伏提水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灌溉效能未充分发挥。一是配套设施不到位。光伏泵站建成后,将水从金沙江提到高位水池并设置分水口,但由于分水支管等配套管网未纳入项目建设,用水集中于距高位水池较近的土地以及农户自行架设输水管道取水,其他土地用水不便,设计灌溉面积尚未全面覆盖。二是资金仍有缺口。光伏泵站I期工程尚有3000万元资金缺口,II期工程已争取到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但仍有6000万元资金缺口,对项目施工进度和效益发挥造成一定影响。


(三)三产融合系统推进有待加强,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仍需探索。一是市场主体实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低、与市场联结不紧密,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名优品牌产品和特色优势产品少,特色产品深加工少、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弱。三是全域旅游要素有待提升。旅游产业融合度低,旅游要素吸引力不强,旅游消费低,对经济贡献小。四是利益分享机制有待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在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做特绿色食品品牌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赢,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富裕富足的有效路径。


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金沙江经济走廊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处理好阶段性和连续性关系,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要坚持统筹协调,注重把握阶段性、保持渐进性,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既不间断、又有层次。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并重,着眼于长远、着力于当前,高标准做好程海“三线”重新划定工作,完善“一湖一策”方案,确保每个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二是抓实抓紧面山及湖滨区生态植被修复工作。结合“十四五”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沿湖农业种植结构,构建绿色生态屏障;聚焦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保持适当财政支出强度,加大绿色基础设施投资。三是紧盯政策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做好前期工作,抢抓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申请等机遇,通过财政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推进生态保护治理。


(二)处理好重点和一般关系,做好光伏提水“后半篇文章”。要把抓重点作为基本工作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每项工作和每个阶段的重点,抓住制约并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矛盾。同时,要兼顾好一般,不能因为对一般的放松而出现新的重大制约。一是在光伏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兼顾分水支网等系统设施的配套,否则将制约项目整体效益发挥。考虑此类项目现金流收益稳定,在做好前期论证基础上,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同时申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投融资项目,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二是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工程管理和促产业发展上。建好光伏提水项目,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先决条件,而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无疑为光伏项目建设提供了很好支撑。要充分利用干热河谷地区的光热资源,持续抓好工程后续管理、运营、水价等建管一体化改革,推进沃柑、软籽石榴、葡萄等高原特色水果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助推面山修复绿化工作,实现“点绿成金”生态惠民。


(三)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建好乡村振兴“滇西样板”。任何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识个性。打造金沙江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除了要吃透中央精神外,还要正确认识本地区特点和优势,研究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支持建好乡村振兴“滇西样板”。一是突出产业融合。立足优势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全产业链布局农产品深加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二是突出田园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多元化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养”全要素品质和价值,展现地方秀美风光,挖掘荷花、耕读、边屯文化等元素,传承悠久民俗文化,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三是发展集体经济。以农村资产资源有效利用为导向,通过加大资金扶持、统筹项目安排、开展绩效评价等途径,引导全面盘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素,吸纳农村集体成员闲散资金及社会资本,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化发展程度。


责任编辑:刘慧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