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财政资环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作者: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 曹韶男
来源:中国财政 微信公众号 2022/07/11

财政资环工作助力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  曹韶男


伟大实践必然有伟大思想的科学指引。新时代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推动财政资源环境政策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可持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等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充分认清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


从国际形势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和挑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仍需较长过程,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环境时势看,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差距,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从财政趋势看,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制约,疫情变化也会加大财政收入不确定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各领域对财政资金需求较大,生态环保支出需要加强保障,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需要新增支出,财政资源环境政策的“四梁八柱”正在加紧构建,健全度、成熟度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相比仍要进一步提升。


牢固保持战略定力,深刻把握提升财政资环政策效能的重要遵循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规矩。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也是我们党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生态环境投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扣“稳”的目标,把握“稳”的重点,找准“稳”的路径。


(二)坚持理论武装,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践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主要得益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坚定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恒心定力,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奋力前行的航标,必能登上美丽中国的彼岸。


(三)坚持初心引领,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履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使命,就是守护人民之心的务实担当,必须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优先保障民生领域,坚持资金、政策“双轮驱动”,推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让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四)坚持改革创新,健全财政资源环境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深化财政资源环境工作改革创新,必须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基础之策,搞清楚财政做什么、怎么做等根本性问题,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储备上持续加力。


(五)坚持系统观念,支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刻把握整体性、一体化、共同体等核心命题的内在要义,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用资金连通统筹兼顾、整体施策的渠道,把资金贯通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治理实践,推动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至名归。


(六)坚持增知强能,提高履行核心职能的过硬本领。面对建设美丽中国时代考卷,要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既善于跳出财政看财政,又要潜心财政干财政,有时间时在勤学习、善思考中补足钙、充好电,有任务时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忠实践行初心使命,积极推动财政资环政策更加精准、可持续


(一)坚持过紧日子与优先保障相统筹,推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规模稳定增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境保护该花的钱必须花,该投的钱绝不能省”“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等重要指示精神,把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国之大者”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保障力度,也不能脱离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发挥好生态环保资金的战略性、基础性投入作用。


(二)坚持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相融通,推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工具持续丰盈。统筹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总抓手,集聚、整合、调动各类资源,既善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顶”端谋划,正向研究深化财政资环领域改革创新的政策目标,也要通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草原领域各自“点”上的突破,逆向探索升华财政资源环境线、面、体的政策架构,做到谋划与实践相辅相成、双向互促。


(三)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促进,推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撬动作用精准发力。树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念,逐渐摆脱生态文明建设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跟进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尽快出力见效,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国家低碳转型基金设立进程并明确目标定位。推动各省加快设立污染防治基金,引导资金、技术等资源加速聚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常态化、法治化。


(四)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推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导向更加鲜明。探索构建稳定投入、直达基层、竞争分配、撬动市场“四位一体”的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模式,推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树立约束激励导向,把“过紧日子”评估情况作为部门预算安排重要考量指标,定实定准生态环保资金绩效“硬指标”。严肃财经纪律,发挥约谈、通报的震慑作用,奖补扣减资金做到奖得心动、扣得心痛,让生态环保资金既“供暖”又“通电”。


(五)坚持横向联建与纵向联动相协调,推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聚合效应优化提升。坚持全国一盘棋,尊重对口中央部门的行业工作、地方财政部门的首创精神,使命共担、工作共研、成果共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奋斗共同体。深入研究对口中央部门业务,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有效增强财政的“嵌入度”和话语权。深入开展保时、保质、保量的调查研究,借鉴、汲取地方有益经验做法,推动财政政策更可操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