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李先强:让青春在大山深处绽放
让青春在大山深处绽放
——记贵州省财政厅派驻普屯村第一书记李先强
本刊记者 刘永恒
“我出生在农村,对村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情感。去年5月,中央发文要求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我看到文件后立刻萌生了报名驻村的想法。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父母和远在广东工作的爱人时,他们的意见竟出奇的一致,都支持我到农村去,为山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带着炽热的初心和家人的大力支持,2021年8月17日,贵州省财政厅干部李先强告别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普屯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
普屯村地处黔中山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的中低山丘陵区,河谷地形,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峰峦起伏,坡高谷深,多梯田,平均海拔520米。虽然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到村里后,有些情况还是出乎李先强的意料。“首先就是语言上。我是在贵州工作多年的北方人,虽不会讲地道的贵州话,但平时工作生活中与当地人的沟通基本没有障碍。来驻村前,我也预计自己可能会听不懂村民说的话,但是第一次入户调研时,我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困难。”李先强说。普屯村村民以水族、布依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很多村民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不仅根本不会说普通话,甚至连普通话也听不懂。在日常工作中,只能依靠村干部当翻译跟村民们交流。
普屯村的经济落后程度也在李先强意料之外。普屯村共有1611户6550人,其中脱贫户337户1330人;监测户69户240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2户77人,边缘易致贫户46户15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4人。其他还有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队伍结构老化等问题。而村民和村干部们面对李先强这样一个从省直单位派下来的外省人,对他是否能接地气、是否能适应和了解贵州山村,也持有怀疑态度。
摆在面前的一个个困难没有吓退李先强,反而激起了他不服输的性子。沟通困难,他就让工作队员和村干部陪着多往群众家跑,多说、多听、多看,半年多过去,群众说的话他基本上可以听懂百分之八九十。他灵活运用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八法,帮助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理清工作思路,统筹推进村内各项工作。
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李先强深知村“两委”换届工作的重要性,他带领村干部学深学透“两委”换届工作程序和政策规定,坚持政治标准、能力标准、群众标准,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通过个别谈心、集中座谈、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群众的想法、要求,摸清村“两委”履职情况,帮助把关提名人选。经普屯村党员大会、村民大会选举,共选出9名村“两委”成员。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女性候选人比例大幅提升、占比达44.4%,村“两委”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是李先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普屯村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推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严肃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使村子里的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20名,占比13.6%);通过“三会一课”、群众大会、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经过努力,普屯村顺利摘掉“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李先强带领村“两委”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做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灾因病出现困难户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工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李先强带头争取各项资金支持,努力补齐村内基础设施短板,启动实施总投资200万元的新华片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100万元的燎原片区通村通组路翻修项目,总投资69万元的太阳能路灯项目,总投资50万元的普屯村乡村文化旅游项目。项目实施后,村容村貌将发生巨大变化,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一次调研中,李先强了解到村里的安吉白茶种植园在用水方面存在困难,就立刻带领村干部跑到农业部门请教。在得到相关部门修建水窖的指导建议后,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申请22.5万元修建了15个水窖。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遇到大旱天气了,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壮大集体经济规模。普屯村村集体收入少、积累慢,几乎没有积蓄。驻村后,李先强指导村合作社建立健全章程,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科学谋划是基础、能人带动是重点、激发活力是根本、富民强村是目标”的“五个关键”指导思想,建立“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干部奖励、监督管理等制度。推动合作社承接镇政府存量资产盘活工作,预计新增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承接村级公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年收益10万元;实施桑黄菌种植项目,预计新增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蔬菜示范基地项目,预计新增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李先强常对村干部们说,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缩影,只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才能让群众更多享受到发展的红利。他带领村民深入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民风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鼓励村民按照“四个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求,建立小组事务管理委员会,重点整治乱搭乱建、滥办酒席、丧葬陋俗等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构建网格管理体系,每10—30户划定1个责任区,选聘1名网格管理员(联户长),协助片区村干做好责任区有关工作。为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他还积极争取爱心企业向普屯村委会捐赠5台办公电脑。
用心用情为民服务。“教育、医疗、文化这三大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能够更好‘称’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李先强说。一次会议上,李先强听村干部说起村里的新华小学桌椅板凳损坏严重,会后,马上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到学校实地查看。虽然按照职责学校归镇里管理,但是看到孩子们坐在摇摇欲坠的课桌椅上学习,他当场向老师和孩子们保证,“这个问题我马上牵头落实,再苦不能苦教育,再苦不能苦娃娃。”他主动联系爱心企业,帮助学校安装了164套崭新的桌椅和6张新讲桌。周一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看到教室里的变化,激动得又蹦又跳。截至目前,普屯村全村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因贫辍学现象。为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他积极推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全村建档人口参合率100%,贫困人口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他积极争取省级群众性文化活动补助资金5万元,充分发挥普屯村图书阅览室作用,让学生和群众在家门口就有书看。
2022年6月,李先强被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员会授予“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驻村一年来,村干部和村民们已经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一份子。他们相信,李书记一定能带领大家走好乡村振兴路,让生活越过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