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陈劲松:扎根黄土地
扎根黄土地
——记湖北省蕲春县财政局派驻细舟村第一书记陈劲松
陈劲松是湖北省蕲春县财政局干部,今年58岁。2018年,蕲春县着眼扶贫攻坚的整体推进,对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及其驻村工作队进行了调整。地处蕲北山区檀林镇的细舟村被调整为县财政局扶贫帮困联系村。财政局党组经研究,决定选派敢于吃苦又经验丰富的陈劲松担任细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在他的带领下,细舟村于2020年12月实现脱贫摘帽。
陈劲松是局机关的“老将”,又是出了名的“铁人”。他作风过硬、守纪如铁、原则性强,爱学习、勤思考、业务精,有丰富的基层经验。但这一任命让老陈犯了难:檀林是偏远山区,生活艰苦,交通不便;自己年龄大,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过几年就要退休;家里还有85岁的老母亲,中风偏瘫要人照料;妻子身体不好,做过两次手术,每天需要服药;孙子上幼儿园需要他接送……
老陈却什么也没有说,选择了坚决服从。他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做家人的思想工作。经过他的劝说,原本坚决反对的妻子想通了,忧虑重重的母亲放下了思想包袱,儿子儿媳也对老爸驻村投了赞成票。
有了家庭的支持,老陈驻村扶贫就有了底气。接下“军令状”后,他背起行囊,毅然决然地踏上征程。一连20多天,他和驻村队员们一起翻山越岭,挨家挨户走访,田间地头访谈,逐个村民登记,把分散在全村十几个山头的164家贫困户摸了个透。谁家有几口人、小孩读几年级、家里养几头猪、致贫原因是什么、现在还有哪些困难……诸如此类,他每走访一户,都要在笔记本上分门别类作好记录。
深入细致地走访,贴心贴肺地交谈,真心实意地“攀穷亲”,陈劲松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好感,一步步地走进了村民的心田。村民们有什么困难都愿意向他反映,有什么掏心窝子的话都愿意向他诉说。
陈劲松深知,建立党群、干群 “鱼水关系”,是做好驻村书记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驻村期间,他入户走访、早出晚归,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引导困难群众积极主动加入各项帮扶计划,并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和局机关党员干部在细舟村包保57家贫困户194人,结对帮扶13人。
▲陈劲松走访贫困户
细舟村地处大王山下,属丘陵地带,全村确权耕地面积1631亩。全村10个村民小组、380户、1512人。2018年,在册贫困户164户、522人。
在村里住的时间越长,陈劲松就越是担忧。细舟村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村民增收能力弱,增收渠道仅局限于土地流转和零散务工收入;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认识不高,往年扶贫工作的侧重点是精准扶贫对象户,对非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补贴,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覆盖全村所有农户。既缺项目又缺资金、更缺共识和人才,怎么干?
为此,陈劲松组织召开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开展扶贫脱贫大讨论,引导大家谈想法,出点子,找门路。从村民代表的发言中,他了解到,现在村民盼望的是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是垸垸户户通硬化公路,是安全饮水有保障,是农田有水灌溉,是彻底整治生活环境脏乱差……
结合走访入户、调查摸底的情况,老陈和工作队很快确定了“以精准扶贫为主线,以产业扶贫为载体,以重点扶贫为突破,以造血扶贫为目标”的扶贫总体规划,着力加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用三年时间帮助全村群众彻底脱贫,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他利用休息时间,写出了《细舟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提出了“兴产业、建基地、强班子、改民生”强村富民思路。
发挥支部一班人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陈劲松一直坚持的工作方法。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他结合细舟村工作实际,给全体党员上辅导课,生动讲解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知识,号召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大家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细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老陈深知助力脱贫攻坚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他时常说,党员干部要“平常时候看的出来、关键时刻站的出来”。一次,他去贫困户田树华家走访,得知田家有养殖经验和意向却没有启动资金,立刻带着田树华去农商行申请小额贷款,为田家解决了难题。有了小额贷款的支持,田家现在饲养了20多头母猪和200多头猪仔,养殖了200多只土鸡等家禽,有4亩多精养鱼塘,还种植了油茶20余亩,全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
常言说,要想脱贫快,发展产业带。为了发展茶叶产业,增强“造血”功能,陈劲松多次去三组大尖岩调研了解情况,并与当地农户座谈,与村“两委”反复研究,决定在大尖岩种植生态有机茶,并将之作为“兴村富民的第一产业,脱贫攻坚的一号工程”来抓。工程启动后,他提议注册成立了“蕲春绿轩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制订章程,实行“合作社(村委会)+公司 +农户”模式,规范了运作程序,既为贫困户“输血”,又提升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拓展了“生态茶园观光旅游”扶贫攻坚新路子。如今,茶产业已成为细舟村的主导产业,流转了300亩山林和荒地,一期开垦种植100亩茶苗;确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及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统一规划、流转土地、企业承包、农户种植、劳力务工等方式,逐步推进全村茶叶产业规模化种植,挖掘开发茶文化,做好茶叶产业共享文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劲松驻村三年来,细舟村面貌变了,群众的期盼得以落实。全村主干公路路面全部拓宽,配套路灯安装到位,国土整治项目全面完工,垸垸通公路已硬化,村小学重建;大尖岩茶叶产业基地完成初步建设;细舟河上的2座新桥已完工,解决了长期困挠3个村民小组400多人的出行难题;细舟河整治已全面收官,事关全村老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陈劲松扎根土地、贴心为民的工作,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20年10月17日全国第七个扶贫日,蕲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扶贫攻坚大会,陈劲松是唯一一个作典型发言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他被授予全县“扶贫帮困十大标兵”“扶贫工作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吕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