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李永忠:一身“泥土味”  永葆“鱼水情”

作者: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财政局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2/08/26

一身“泥土味”  永葆“鱼水情”

——记广东省郁南县财政局派驻东一村第一书记李永忠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除了要以热心、细心和耐心走进百姓心坎,更要用真情、真意、真干换取全村真变。”李永忠朴素的话语却蕴含着共产党人须臾不变的鱼水深情,展现出财政干部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


李永忠是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财政局干部,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他常说,“扎根基层是最好选择,和老百姓打交道最舒服”。2016年,当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号召,郁南县委提出要选派一批精兵强将嵌入贫困地区,李永忠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到攻坚困难最多、脱贫难度最大的东一村担任第一书记。几年下来,他带领全村群众成功实现脱贫致富、走上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走遍千家访民情

郁南县建城镇东一村曾是有名的“山沟沟村”,地势起伏陡峭,山路蜿蜒曲折,居民点多且居住分散。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赤诚聆听民声。上任后的第一周,李永忠就穿着一双帆布鞋踏遍了东一村的山山岭岭,走遍了家家户户。他提出要“三看五问”,即:看住房、看粮食、看衣物,问收入、问教育、问养老、问医疗、问困难。在刚开始,有的群众认为李永忠来挂职只是为了给履历“镀金”,走村串户只是走走形式,并不能实实在在为大伙解难题。于是对他的关心询问只是敷衍搪塞,甚至连续吃“闭门羹”。对此,李永忠并不气馁。群众不搭理,那就主动去找话题、拉家常,群众没有空,那就与大伙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快村民们都喜欢上了他,只要听到是李书记过来,就争相邀请他“走亲戚”“叙情谊”。李永忠说,“我出生在农村,就要回到农民群众中去,老百姓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赢得了大家的信赖,收获了村民的支持。


真心帮扶解民困


要实现脱贫,就要下足“绣花”功夫。为了更好打开工作局面,李永忠专门绘制了东一村的贫困户地图,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户的收入来源、经济情况——种了几亩地、养了几只鸡、是否有存款,事无巨细、悉究本末,力求把致贫原因寻深求透,触及本源、触及深处。


贫困户的安危冷暖一直是他心头牵挂。“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听天由命”曾是村里很多贫困户无奈的选择。李永忠了解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很多是因病致贫、因贫返贫,“病根”成了他们的“穷根”。为了让村民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李永忠提出要改变以往“事后诸葛亮”做法,打造“查、治、防、兜”攻坚体系。每天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了解贫困人员健康状况。“以往送医上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不能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所以我们现在要分类救治。”他在村委会议上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一次性能治愈的,由村委邀请市县专家集中力量救治,控制医疗费用;对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组织卫生站人员定期上门问诊,‘一对一’量身定制针对性健康服务。”2019年起,东一村统筹安排资金为村民开展免费体检,提供健康管理指导“一站式”服务。要拔掉贫困群众的“病根子”,关键还是做好医疗兜底。在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后,东一村运用扶贫资金为全村贫困人口共计71户148人补充购买了医疗保险,切实兜牢医疗保障,提升贫困户应对大病、慢病风险的能力水平。


2020年,村民李进军因患癌症一夜返贫,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他丢掉了工作、没了收入,还欠下巨额债务,家里人几近崩溃、一夜愁白头。李永忠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助李进军谋权益、拉救助,一次次往返于县人民医院和民政部门,他还发起爱心捐款倡议书,呼吁财政局职工伸出援手,筹措到1万多元善款,帮助李进军一家解了燃眉之急,让他们重拾起生活的希望和勇气,也得到村民们一致的好评。

把脉问诊出良方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没有产业持续造血、输血,我们就难以彻底脱贫,纵使一时脱贫也会难以持续。”李永忠说。为此,他带领村干部积极出点子、找路子,想方设法让村民迈开步子,带领群众鼓起“钱袋子”。


“李书记不知道来了我家多少次,他说养鸡场投入少、产出多、周期短,特别适合我们家发展。”东一村曾经的贫困户杨志光说。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几番调研后,李永忠冒出一个大胆想法:鼓励村民发展家禽养殖场,打造庭院经济。说了就算,定了就干,面对旁人质疑,他既不争辩回应,也不退缩放弃,只是埋头苦干。在县财政局支持下,李永忠成功落实扶贫资金98.6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8万元,为有养鸡意愿的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和饲料。村民缺乏技术,就邀请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没有喂养场地,就由村委出资出力建圈舍……针对养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疫情风险、政策风险,李永忠还提出与本地大企业合作,打造“企业+农户”联合体:在供应链上,农户只需喂好鸡就行,在利润分配上,实施价格保护制,让农户“旱涝保收”,获得持续稳定收入。


东一村所在的建城镇是著名无核黄皮之乡,当地油栗、龙眼、芒果也是品质优良,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让山货走出深山、让收成变为收入,是老百姓多年的夙愿。面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年年丰收,却只能烂在地里的困境,李永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场合,只要一有机会,他都充当起农产品推销员和代言人,带头站台“吆喝”,还自己贴钱买来样品推荐。“我的利益得失不重要,产品卖得好,我就心满意足。”李永忠笑着说。


为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李永忠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造“一村一店”。东一村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他就争取镇政府奖补支持,兴建了一个占地12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中心;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他就鼓励邮政、物流企业加快覆盖营业网点,开辟延伸运输线路。五十多岁的他还自学“直播带货”“网店经营”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先后参加市县镇组织的线上线下农产品推介活动。为了增强观众体验感、参与感,他一连几个星期对着手机镜头模拟直播,反复回看,反复琢磨,研究动作和语言。“过去我们村的无核黄皮只能在附近集市上卖,价格在5、6元一斤,现在有了网络电商,一斤最高可以卖到30元!感谢李书记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村民刘鉴荣竖起大拇指。五年来,在李永忠倾心努力下,当地农产品销售额累计达到80多万元,每年带动就业1000余人。


强基固本筑堡垒


“好干部”是实现高质量脱贫、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李永忠说,只有把党的政治根基夯实筑牢,让农村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转、充满活力,才能有力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因此,他把抓好队伍建设作为驻村工作重中之重,提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要着眼长远发展和当前需要,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他积极谋划下,一批“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致富能手和青年骨干被选拔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班子成员的领悟力、执行力、落实力明显增强。


作风越硬效果越实。李永忠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小事、小节上严字当头、律己修身,在大事、大非上坚守原则底线、保持定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中,他提出“到农家上党课”,邀请县里、镇里的老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村庭院开展宣讲。他还提出让村民轮流当导师,分享红色故事,畅谈学习体会,引导农民兄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激发大家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大年初一就迅速返岗值守,登记排查、耐心劝导、认真核实、积极宣传……“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在前,我们不退”,在李永忠带领下,东一村的村委干部忙碌在街头,坚守在一线,为村民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五年来,李永忠扎根基层干事,脚底不怕裹泥,立足本职、担当作为,一门心思谋发展,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急流险重任务前豁得出、顶得上,在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等实践活动中当表率、作示范。在他心里,群众“鸡毛小事”就是“天大的事”;在他眼里,自己的每一次负重、每一次苦干,都将凝结成东一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李永忠的带领下,东一村顺利实现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质量远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他本人也因此受到广东省委农办通报表扬。


责任编辑:李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