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陈光:栉风沐雨扶贫路 真情奉献暖人心

作者: 本刊记者 李艳芝 特约通讯员 曲智勇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8期 2022/04/25

栉风沐雨扶贫路  真情奉献暖人心

——记山东省烟台市财政局派驻宅子头村、北洛汤村第一书记陈光

本刊记者  李艳芝  特约通讯员  曲智勇



“用脚上的泥土沉淀下心中的真情,用辛勤的汗水奋斗出百姓的幸福!”这是2017年陈光接受山东省烟台市财政局委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临行前在日记本上写下的话。其后三年间,他先后担任海阳市方圆街道宅子头村、栖霞市臧家庄镇北洛汤村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承诺,成为村民口中的“好书记”、村两委心里的“领路人”。

图片

陈光在修剪果树


宅子头村和北洛汤村都曾是典型的集体产业空壳村、党建涣散村。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陈光积极转变角色,撸起袖子扎根田间地头,扑下身子驻进村头巷尾,实现了从城市机关到农村一线的快速切换,带领村里的干部群众建强组织、修建道路、发展产业、改善生活、繁荣文化、美化生态,率先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两个村先后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省级美丽乡村,所在村党支部先后被烟台市委组织部评为“烟台市优秀基层党支部”“烟台市干事创业进步村”,陈光也被烟台市扶贫办评为“烟台市最美扶贫人”。

图片
党建引领,打造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图片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以后,陈光坚持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村干部学,始终和村干部、村民保持多沟通、多联系。大杨树下的树桩子上、苹果园边的排子车旁、洛汤河上的石板桥边,经常能看到陈光和三五成群的党员群众席地而坐谈工作话家常的身影。从党员群众的口中,他听到了大家对党组织的期待、对村庄变化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图片

陈光在给党员讲党课


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陈光在心里逐渐形成了带领大家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线图”。他认为,脱贫攻坚,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工作中,他坚持把夯实党组织基础放在首要位置,带头为全村党员讲党课,定期组织党员义务清扫村主干道卫生,带领党员赴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烟台山党性教育基地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营造“我是党员我带头”的浓厚氛围,大幅提升了基层组织力和党员凝聚力。在抓好党员管理的同时,将党建引领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与村两委成员共同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工作台账”,构建常态化的贫困户日常走访制度,当好贫困户的“知心人”,逢年过节不忘给村里的贫困户送去慰问品,遇到恶劣天气总会顶风冒雪查看他们的住房安全情况,让贫困户切身感受到了党建的力量和组织的温暖。村里82岁的贫困户李顺友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有了共产党给俺们当后盾,俺争取再活他200年。”一句玩笑话,却实实在在道出了村民们共同的心声。

图片
发展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图片

陈光坚持把“发展村级产业、做强集体经济”作为助力百姓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首要任务。


在北洛汤村,他牵头领办“泽霖果蔬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吸引187户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栽种M9T337矮化自根砧苗木近4万棵;建设完成“高效生态苹果示范园建设”项目、北洛汤村葡萄保鲜冷风库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一跃达到6万元以上,一举甩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帽子。


图片


在宅子头村,他利用熟悉政策的优势,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00亩,累计改造田间道路4.08公里,埋设管道6.6公里,建设排灌水站、机电井、小型蓄排水工程各2座,建造渠系建筑物24座、输变线路配套0.9公里,极大地提升了村内土地出租价值,村级集体收入实现稳定增加。


诚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北洛汤村泽霖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上,村民代表就七嘴八舌地当场提出疑问:“咱的树都种了二十几年,现在让伐了栽新的,中间这几年怎么办?”“自己管自己还没管好,合在一起能行吗?”陈光针对村民的问题一条一条地给予答复解释,并且把先进地区的示范经验讲给他们听,最终用一天的时间消除了大家的疑虑和误解,合作社顺利成立并有序运营起来。在宅子头村,村民们尽管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但一旦触及自身的利益就有了抵触情绪,甚至成为阻碍道路建设的“拦路虎”。村内道路硬化,需要清理村民王宏翔门前的圈舍,陈光带着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一开始王宏翔冷言冷语,后来竟然恶语相向。陈光没有气馁,每次见面都耐心做他的工作。到了8月,村里连续多日降雨,陈光冒雨走访困难群众住房是否漏雨,路上正好遇到王宏翔开着农用拖拉机陷在泥坑里,陈光二话没说,踩着水帮他将拖拉机推了出来。看着陈光满脸的雨水、满身的泥泞,王宏翔感动地说:“谢谢陈书记,不修路最后还是坑自己,我回去马上就把圈舍拆了。”

图片
创新模式,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图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同时,陈光始终没有忘记村里的老弱病残群体。他积极思考,广泛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新探索土地入股等增收新模式,与村干部连续探讨了好几个晚上,最终结合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将北洛汤村11户贫困户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外自有耕地与园区内村集体所有耕地按1:1比例进行置换,户均置换土地1亩;给予贫困人口土地租金、土地入股部分20%收益分红,且原自有耕地继续耕种并享有收益。通过构建“一份资源、三份收益”的贫困人口复合收益模式,实现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近3000元,真正做到了“造血式”精准扶贫。这项工作得到国家、省、市各级扶贫工作部门的高度认可,先后在农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江苏、山西及省内相关地市组织部门先后到村观摩,成为促进特殊贫困群体稳定增收的有益探索并在很多地方得到推广。

图片
真情付出,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坎上
图片


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老百姓最期待什么就重点解决什么。一桩桩小事像一股股暖流沁润着村民们的心田,实实在在地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图片


陈光注意到老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最直接的牵挂就是希望老人能吃上一口热乎饭。他立刻行动起来,依托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盘活村里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建设北洛汤村爱心食堂,主要服务贫困人口和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解决在外务工子女的后顾之忧。他关心独居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生活,协调烟台健康扶贫公益行活动走进村庄,为全部贫困户及130余位村民免费进行大肠癌早期筛查,帮助他们筑牢健康防线。他邀请烟台市京剧院、市吕剧院、市歌舞剧院到宅子头村,演出《闯王进京》《英雄胶东》《姊妹易嫁》等经典剧目,弘扬正能量,宣传真善美,惠及全村及周边镇村百姓2000余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怀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践乡村振兴的满腔热情,陈光走进贫困村,走近基层群众,投身于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三年努力终不负。临别时,望着山青水碧的村落、满树繁花的果园、生机勃勃的土地、生活红火的百姓,他的心里也开满了幸福的花朵。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