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坚持党建统领 建设美丽乡村
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三年时间里,辽宁省凌源市刀尔登镇柴杖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座新建的桥梁顺利通车,原本坑坑洼洼的村路铺上了平整的水泥,夜晚的村庄亮起耀眼的路灯,村里引进的缝纫加工项目也落地开花……一个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变化是从2018年春天财政部辽宁监管局党组选派顾新同志担任柴杖子村第一书记开始的。顾新同志履职三年来,始终以帮扶脱贫为己任,牢记使命、扎根基层,与村干部一道,抓党建、强思想、办实事、解难题,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改变村容村貌,逐步夯实集体经济基础,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新农村,贡献了属于财政人的智慧和汗水。
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帮助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建强党支部,推动中心工作,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柴杖子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支部书记由一名镇里的干部兼职,村委会只有村主任和两名委员。村集体经济薄弱,正常运转全靠财政转移支付,是典型的“空壳村”。初来乍到的顾新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决定先从维修村委会大院入手。
村委会大院曾在2017年遭遇山洪,房屋墙皮剥落、门窗破损,室内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一到冬天就寒气逼人,村委会干部只能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办公,依靠一个电暖气取暖,人多一点的会议根本无法召开。顾新想从这里入手,同时把党员活动室、会议室恢复起来,建设好这个基层战斗堡垒,为下一步开展和抓好党建工作奠定基础。他给村民党员上了一堂党课,通过党课学习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增强执行力。推动村“两委”召开包括村民组长在内的联席会议,商议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桥梁建设以及村民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还按照“四议一审两公开”原则,对村委会修缮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一致意见,上报镇党委和政府。随后就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组织进场施工……不久后,村委会焕然一新,赢得了村干部和村民们的交口称赞。这个“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起来了。
顾新的努力,得到了镇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认可。2019年4月,经凌源市组织部批准,镇党委任命顾新同志为柴杖子村党支部书记。这是一份极高的荣誉,顾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深知,健全、坚强的两委班子是乡村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在抓好村里日常工作的同时,更着力人才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各种党员活动,发现和培养年轻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未来班子建设储备人才。2019年,刀尔登镇举办“迎七一党员知识竞赛”,顾新带领一名年轻的党员和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上阵,取得了全镇第二名的成绩,一扫柴杖子村“千年倒数第一”的落后局面,引起了强烈反响。凌源市对各村两委班子进行全面调整时,顾新向镇党委提出大胆任用年轻同志的意见,得到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副书记和妇女主任相继上任,村里的新风正气基本形成。
在柴杖子村,顾新经常骑着电动车走街串户,与村民天南地北地聊天,因为他想为村里、为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他要充分了解这个村子的基本情况,从中找到工作思路。
真正找到工作抓手,是从修建一座桥开始的。柴杖子村南庄组是一个大组,顾新在走访村民时发现,南庄与公路之间隔着一条河,平时没有水,但一旦进入雨季,就是洪水。与外界的通道是从沟底上来的一条水泥路,洪水来临时根本无法出入。这关乎村民的出行,关乎民生。2018年7月30日,在多方支持和配合下,大桥开始兴建,很快一座造价40多万元的大桥建成通车。
伫立桥上,顾新又陷入了沉思。因为他发现,新大桥与村内的破落景象极不协调,脚下杂草丛生的干河道,河道边到处倾倒的生活垃圾……他想,虽然这是条季节性河流,但也是有水的,如果能把水留住,就会形成美丽的河流,如果在河道边上种上绿植,再修建白墙灰瓦的景观墙,加以点缀,就能形成美丽的景观,如果在景观中铺设一条甬道,让村民在茶余饭后徜徉其间……渐渐地,一个美丽乡村的图画浮现在他的眼前。顾新的想法得到了监管局领导的全力支持,局领导亲自出面协调,相关处室积极帮助争取,80万元的美丽乡村项目得以落地。
项目一件接着一件办,工作一年接着一年干。柴杖子村头,有一处漫水桥,雨季来临,水漫过桥面,山沟里的三个村都无法通行。于是,他又修了一座桥,彻底解决了包括柴杖子村在内的三个村的交通“瓶颈”问题。三年间,顾新共争取资金183万元,修建了两座桥,落地了美丽乡村项目,修建了快乐操场。顾新的艰苦付出,换来了村民的尊敬和信任,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支持。2021年,他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又成功争取了34万元修路项目,可以改善和方便5个村民组的道路出行。
能为所在村引进、落地一个创收项目,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不仅让村庄漂亮起来,还要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无疑是每个第一书记的梦想。顾新也是带着这样的梦想上任的。
柴杖子村有5个村民组,共有296户,村民944人。在村委会没有一分钱收入、没有资产、没有一寸土地的前提下,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一道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在一次次的设想和尝试失败后,他都没有气馁,2020年,他又带领村党支部经过考察,并争取到镇政府的帮助,成功引进了一个缝纫加工项目。这个项目的落地,让村里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三年里,顾新远离了家人,远离了单位的领导和同志,远离了熟悉的工作生活,还要适应冬冷夏热、空间狭小的二人宿舍和没有洗浴的卫生条件,克服不同的饮食习惯,努力去面对任何工作、任何事。三年来,他把柴杖子村当作自己的家乡,殚精竭虑,尽职尽责,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2018年,他作为朝阳地区的第一书记代表,向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同志汇报工作;两次获评省扶贫办扶贫干部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被凌源市评为优秀扶贫干部。
如今,顾新同志已经结束在柴杖子村的脱贫攻坚使命,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到辽宁省乡村振兴工作中,被选派到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东胡村任第一书记。他仍然怀着那颗“初心”,奔走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拉家常,帮村民们解决困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