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实践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山东青岛:用税费“减法”换取经济“加法”

2021/11/16

减税降费直接惠企利民、公平有效,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举措。2020年,面对疫情突发的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山东省青岛市坚持“四个突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有效发挥了对冲企业经营困难、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作用,切实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2020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40亿元以上。


突出“力度大”,“顶格优惠+叠加享受”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青岛市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中,坚持“顶格优惠+叠加享受”原则:凡是中央、省明确要求的,均按照允许上浮的最高标准减免相关税费,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凡是地方可以“自由裁量”的,纳税人在享受“顶格优惠”的同时,还可以叠加享受地方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及其他税收优惠。

2020年,在顶格落实国家出台的支持防护救治、保障防控物资、鼓励社会捐赠、支持复工复产等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青岛市全面落实山东省政府“三保”十条措施“加大免税力度”政策:在地方权限内,自2020年6月5日起至2021年底,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青岛市还主动加压、精心谋划,统筹财政承受能力,用活用好市级税收政策权限,在山东省内率先出台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困难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政策,政策覆盖面由小微企业扩大到大中型企业,全年为6.7万户企业减免税15亿元。


突出“服务优”,抓好服务升级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

聚焦“减税费优服务、助复工促发展”,在全市财税系统建立常态化“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机制,推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直达企业、快速兑现。

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企业查找和了解政策信息更方便。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全面梳理发布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分门别类,归纳要点,明确流程,并根据政策调整变化,及时动态更新,初步实现了政策“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查询”,着力化解企业对政策不了解、不熟悉、不会用的问题,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宣传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开展“千名税官云访万家企业”活动,让对接服务企业更高效。疫情期间,利用视频连线访谈、政策直播培训、网上政策解读会等非接触式线上形式,送政策、摸情况、解难题、听建议。针对企业反映的兑现政策疑问和困难,“一对一”讲解政策,“面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直通车式”问题解决模式,最大程度保障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设立涉企财税政策直通车和监测机制,政企沟通渠道更畅通。在财政局门户网站开通设立“涉企财税政策直通车”,在市级和各区市分别设立“涉企财税政策落实监测点”“涉企财税政策落实监察员”,帮助企业疏通政策落实“堵点”“难点”,为市场主体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


突出“措施硬”,加强预算收支管理支持做好减税降费工作

坚持开源节流,强化统筹,细化措施,做好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工作,加大对应对疫情、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力度。

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资金支持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对市直单位一般性支出先后按照10%和5%进行两轮压减;对市级非急需非刚性专项资金在年初压减的基础上,再压减25%。

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做大可用财力“蛋糕”保障减税降费。实行严格的结余结转资金强制收回制度,对当年本级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支出,凡在年底前未能执行的,一律收回财政总预算统筹安排。在预算执行中,加强专项资金执行情况动态监控,对受疫情影响预计年内不需执行的17.6亿元予以收回,按程序调减年初预算。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清查盘活专项行动,对175处房产、6处土地使用权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统筹整合使用、改建人才住房、实行市场化运营等方式实施分类盘活。

用好中央直达资金,帮助区市克服困难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统筹谋划、尽锐出战,当好“过路财神”,第一时间将中央直达资金60.42亿元全部下达基层,下达速度在全国中居第一位,使中央直达资金尽快在缓解基层财政收支压力、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等方面发挥最大效益。


突出“成效实”,强化跟踪评估确保减税降费惠企利民

为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不打折、不走样”,青岛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检查评估等方式,密切跟踪督导政策落实情况,了解市场主体对政策的评价和意见建议,坚决打通“中梗阻”,确保将减税降费成果不打折扣地送到企业手上。

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倾听企业意见建议。在座谈中,企业普遍表示疫情以来国家出台的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等困难行业服务增值税等一系列政策切实缓解了资金压力,提振了复工复产的信心,特别是青岛出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分类减免政策,力度大、普惠性强,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发放网络问卷,多角度了解企业政策诉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青岛市2020年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调查问卷》,摸清情况、发现问题、征集意见。从问卷情况看,企业对青岛减税降费工作普遍满意,认为青岛市对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充分、服务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青岛市企业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非常了解或了解的占99%,认为疫情以来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在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的占98%。

实地检查评估,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实打实落地。青岛市财政局联合青岛市税务局、财政部青岛监管局组成联合检查评估组,赴区市进行实地检查评估,评估区市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立整立改,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政府收入“减法”换来企业效益“加法”和市场活力“乘法”

青岛市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力,政策受益面广,实施效果良好,在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保障重点防控物资供应、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减税降费的溢出效应在青岛加速释放。

一是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以按月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2020年共为23户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退还增值税7亿元,增加了企业现金流,为企业扩大保障物资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2020年,社保降费是减税降费的主力,青岛市三次下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为25.1万户市场主体降费213.7亿元。同时,加快延期缴纳税款、延期申报审批,为918户(次)企业审批缓缴税款87.7亿元。一系列的社保费免征、减征、延缴、缓缴政策,为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增强复工复产信心注入了“强心针”。

三是对稳外贸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年为企业免征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15亿元,办理出口退(免)税332亿元,及时为企业“输血”,增强了外贸企业抵御外部风险能力。2020年,青岛市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3.7%,比全国增幅高9.7个百分点。

四是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减税降费政策精准直达市场主体,调节作用明显。2020年,青岛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快速增长,截至12月,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79.8万户、同比增加15.4%,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6.4万余户、同比增加12.8%,表现出不断增强的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韧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  李艳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