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积极作为 担当尽责 扎实做好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
积极作为 担当尽责
扎实做好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
财政部监督评价局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全面准确把握财会监督职责定位,积极建立健全财会监督制度体系,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多管齐下严肃财经纪律,着力规范财务审计秩序,深入开展绩效评价,不断加强内控内审,为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财会监督作出重要论述,将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会监督赋予了新使命、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为新时代强化财会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财政部监督评价局立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一根本出发点,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推动构建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完善各类监督主体紧密配合、横向协同,中央与地方上下结合、纵向联动,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财会监督“四梁八柱”,更好发挥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财经法规政策执行、预算管理、财政资金使用等重点方面,强化对财税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的监管,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一)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开展违法违规举债问题检查核查和问责工作。组织对部分地区隐性债务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核查,督促整改,进一步规范管理,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严肃问责,并向有关省级党委政府通报情况。2022年曝光8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8起融资平台违法违规融资新增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充分发挥问责震慑作用,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2019年,组织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督促相关地方整改问题资金。2020—2021年,组织对14万余个扶贫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和抽审,全面加强各类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对新能源、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财政资金的监管,不断完善有关财税政策措施,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二)严查动用财政资金违规兴建楼堂馆所。组织对动用财政资金违规兴建楼堂馆所情况开展专项核查,严肃查处部分地区规避审批动用财政资金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加重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负担,造成铺张浪费的行为。会同发展改革委向地方政府通报核查发现的主要问题,督促严肃处理问责,坚决刹住不正之风。
(三)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财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2020年1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四)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检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涉企乱收费工作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检查,实地检查多个地市及其所属区县,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4498户企业,严肃查处政策落实不到位、自设项目乱收费等突出问题。
同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减税降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财政专户管理、违规返还收入、长江禁捕、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和财政运行等方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组织开展检查核查,切实严肃财经纪律,推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财政部作为会计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资产评估法赋予的监督职责,坚持“强穿透、堵漏洞、用重典、正风气”,严厉打击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累计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42期,树立政府会计监督权威,有效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
(一)做好重大批办事项核查。聚焦大案要案,精准打击财务造假行为。组织对瑞幸咖啡公司境内运营主体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延伸检查关联企业、金融机构23家。检查发现瑞幸咖啡通过虚构消费券业务伪造收入、虚增成本费用、虚增利润等问题。
(二)扎实做好会计审计和评估行业行政监管。聚焦“防风险”开展重点领域检查,扎实做好地方金融机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防范财政金融风险。聚焦“会计乱象”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对部分收入异常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企业实施财会监督检查,着力整治注会行业突出问题。聚焦“药价高、看病贵”民生热点,组织对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发布《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四十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加大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力度,对部分违规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师作出行政处罚,完善有关监管政策,推动评估行业健康发展。2019年实施资产评估机构行政执法检查以来,累计对61家资产评估机构、100名资产评估师作出行政处罚。2021年,组织对1705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执业质量检查,累计对134家会计师事务所、253名注册会计师作出行政处罚。
(三)深入开展跨境会计审计监管合作。开展跨境会计审计监管合作,是财政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务实举措。经过多年努力,财政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合作伙伴,共计2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会计审计监管交流合作,累计签署10份监管合作协议,初步构建起遍布全球的跨境监管合作网络,有力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促进国际财金交流合作。2021年,根据马来西亚证监会移交线索,组织对在马上市公司的中国子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违法问题开展专项核查,对负有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行政处罚,这是跨境会计审计监管合作领域的首单行政处罚案例。
预算绩效评价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近年来,财政部监督评价局着力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体系、拓展评价范围、提升评价质量、强化结果应用,推动绩效评价不断提质增效。
(一)绩效评价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动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订出台《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绩效评价工作规范。印发《财政部各地监管局绩效评价工作规则(试行)》,从制度上规范监管局绩效评价工作。研究出台《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第三方机构执业质量监管提供制度保证。研究起草《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自评管理办法》,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推动加强转移支付绩效管理。
(二)绩效评价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按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工作要求,每年组织对所有中央本级项目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开展绩效自评,推动绩效自评实现全覆盖。建立财政评价常态化机制,2019年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民生领域,共选取190多个项目开展财政评价,涉及财政资金规模达2.9万亿元,大幅提高了绩效评价的成效和影响力。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成效日益明显。按照“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要问责”的原则,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改进管理和完善政策的挂钩机制,根据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通过分档压减中央本级项目预算、扣减或奖补转移支付资金等方式相应调整预算安排,并收回大量闲置资金,有力推动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时,综合运用核查、通报、信息公开等多种方式推动中央部门和地方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断强化预算绩效约束。
(四)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管不断深入。推动逐步建立分级管理、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激励约束并重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监管机制。组织对相关第三方机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对存在问题的第三方机构,通过约谈批评、问题警示等方式,督促其认真整改,形成有效震慑。开发上线“预算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信用管理平台”,引导第三方机构不断激发信用管理内生动力,进一步促进提升第三方评价机构执业质量。
(一)加强财政内控夯实财政管理基础。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要求,2014年,财政部启动财政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财政部设立了内控委、内控办、牵头单位和各单位内控管理岗、内控联络员组成的四级内控组织管理架构。聚焦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针对法律、政策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风险制定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各单位内控操作规程、高风险业务专项内控办法等内控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岗位风险防控,夯实内控建设基础。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理念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切实抓好制度执行,在深化优化审计查出问题内控审核、做实做细内控考评、强化日常风险防控、加强内控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切实提高内控实效。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结合内部巡视开展内控检查调查、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对各地监管局和部属单位内控工作有效性进行评价等方式,持续推进内控建设。
(二)加强财政部所属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倡廉、提升工作质量的有力举措。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坚持应审必审、凡审必严、违规必究,实现对各地监管局和部属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服务保障财政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克服疫情影响,在推进监督体系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强化审计问题整改等方面持续发力,很好完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取得良好成效,有效发挥“强监督、控风险、促发展”作用。
责任编辑: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