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针对科研经费报销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发力,从全面配备科研财务助理、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推进无纸化报销三个方面着力减轻科研人员报销负担。本期专题聚焦加强科研经费报销信息化建设、推动科研经费报销数字化无纸化,基于典型科研单位的调研问卷,分析科研经费报销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望无纸化报销发展前景,并选取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分享其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经验与总结思考:浙江大学遵循业务驱动、需求导向的思路,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通业务堵点、痛点,推进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协同化、流程网络化、业务集成化、管理一体化和服务数字化;上海交通大学从标准化、流程化、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五个方面打造智能财务报销系统,实现无纸化、零接触智能报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管控风险,全面提升服务体验;T大学借助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全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以科学基金项目决算为应用场景,构建基于RPA的科学基金项目决算填报机器人模型,探究RPA技术助力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优化的解决方案;Q研究院通过优化内控管理系统和计财业务系统,并与政务办公系统整合,搭建系统间互联互通、数据信息共享、业财融合的综合管理数字平台,为实现无纸化报销、单位动态监管经费使用并实时预警提醒奠定基础;中兴新云借助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集成开放的外部系统、内部业务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打通数据在线流转通道、加强数据共享,应用智能技术构建移动化、无接触、智能化的费用报销全流程。希望这些实践经验与探索思考,能够为推动科研经费报销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科研经费报销信息化管理现状与无纸化报销展望——基于典型科研单位的调研问卷分析
李宝智|科学技术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高级会计师
赵旖旎|深圳市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
徐凯|科学技术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副研究员
【摘要】随着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科研经费“报销繁”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科研经费投入的快速增长和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形势对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无纸化报销,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势在必行。本文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报销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了业财系统集成、发票查验、财务审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推进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胡素英|浙江大学计划财务处处长,正高级会计师
郑赟赟|浙江大学计划财务处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
【摘要】在科研“放管服”政策落实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服务效率,促进科研“放管服”政策落地见效。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总体架构,分析总结了材料、采购、国内差旅等具体业务全流程信息化实践做法,以期为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参考。
【摘要】在国家持续加大科研“放管服”改革力度的背景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高校无纸化财务智能报销系统,将更大程度提升“放管服”力度和效率,促进科研事业发展。本文对上海交通大学财务智能报销系统的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高校无纸化财务智能报销系统建设的关键结合点进行了思考。
唐薇|同济大学财务处信息管理技术主管
朱志良|同济大学财务处处长
【摘要】文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背景,提出借助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的新思路。进一步以T高校科学基金项目决算为应用场景,构建了基于RPA的科学基金项目决算填报机器人模型,并阐述了有关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和开发实施过程,为RPA技术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及拓展到其他场景提供借鉴。
廖京文|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计财处处长,高级会计师
闫丽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计财处处长,正高级会计师,全国高端会计(后备)人才行政事业类七期学员
【摘要】适应国家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也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与创新手段。本文以Q研究院为例,结合其财务信息化发展历程,梳理了以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手段为依托,推动财务管理从电算化、信息化到数字化和智能化融合的技术发展路径,总结了依靠数字技术发展实现财务管理持续升级的实践,并对财务智能化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郭奕|深圳市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朱子凝|深圳市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咨询部总经理
朱睿|深圳市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知识经理
【摘要】本文探讨了无纸化报销的内涵,总结企事业单位在智能报销方面的实践经验,梳理了API、OCR、智能审核、电子档案等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费用报销各环节的应用,为推动科研经费报销向无纸化报销迭代提供思路。同时,本文阐明了实现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所需要的外部支持和内部准备,为无纸化报销的最终实现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