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作者:武琼|吴永立
[大]
[中]
[小]
摘要:
推动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武琼|吴永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河北省主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把“建成创新驱动、优质高效的制造强省”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构建“4+4+3+N”产业体系,形成“一核、两极、四带、多集群”发展格局。财税政策作为调控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推动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要发挥其保障支持作用,即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支持方式,抢占数字经济产业先机;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时机;多措并举推动政策落地,确保企业尽享政策红利。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通过实施“万企转型”、工业转型升级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河北省GDP比重的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河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年均增长6.2%,高于全省GDP增速0.1个百分点。
一是传统优势产业着力转型,注重智能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工业技...
推动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武琼|吴永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河北省主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把“建成创新驱动、优质高效的制造强省”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构建“4+4+3+N”产业体系,形成“一核、两极、四带、多集群”发展格局。财税政策作为调控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推动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要发挥其保障支持作用,即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支持方式,抢占数字经济产业先机;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时机;多措并举推动政策落地,确保企业尽享政策红利。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通过实施“万企转型”、工业转型升级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河北省GDP比重的2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河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年均增长6.2%,高于全省GDP增速0.1个百分点。
一是传统优势产业着力转型,注重智能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平均每年增长11.9%,累计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734项,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20台/万人。引导传统产业建立绿色价值导向,以最低资源消耗创造最大化社会财富。二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在省内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0个百分点。三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效果显现。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39万亿元,列全国第11位,同比增长15.1%,占GDP的比重达到34.4%。同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54.7,全国排名由2020年的14位上升至12位,进入全国第二梯队前列;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55.3%增长至58.2%,居全国第三,连续6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工业设备上云率达17.7%,排名全国第一。2022年,雄安新区获工信部批准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张家口成为“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枢纽的中心节点。多个项目分别入选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数量均居全国第四位。“黄骅港煤炭港区5G创新应用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第二批典型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案例,“首钢京唐5G+智慧钢铁示范项目”在工信部组织的5G应用征集大赛“绽放杯”中荣获大奖,成为河北省第一家智能钢厂。
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河北省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呈现出“头轻脚重”的状况,即分布于产业链上游的龙头企业和高端创新及高价值产品数量少,而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基础性企业和产品数量相对较多且价值不高;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研发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能耗污染相对较高,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省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半数是由钢铁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构成的。鉴于此,“十四五”期间,对河北省来说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是努力方向。但要想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以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作为支撑,以完善的财税制度作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一)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以及商贸流通新兴业态。通过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省级工业转型升级(技改)专项、科研创新引导专项等现有资金渠道,有针对性地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弱项和短板进行资金支持,激励企业突破薄弱环节、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科技成果、专利转化补助力度。支持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相关企业一定比例后补助经费;探索科技创新贷款贴息机制,给予初创期科创企业一定的科研立项和研发补贴支持,解决该类企业早期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创新支持方式,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以省内钢铁、石化和装备等传统产业为主进行转型升级,探索适应“数字+产业”新模式的税收优惠措施,引导市场主体在5G、新型能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以及数字创意等项目上发挥作用,达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的目的。聚焦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方向,探索制定利于吸引人才技术的财税政策。如通过设立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减免个税,设立科研创新平台专项资金,开展科技创新专项奖励,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力度等多种方式,帮助省内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培养通用性基础数字技术人才,引进制造业各领域、数字经济领域有关高端人才。
(三)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抓住制造业转型升级时机。如充分利用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行业范围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具备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的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延长至10年等优惠政策,激励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与技术创新投入。通过落实对特定中小企业的减税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落实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新购设备器具加速折旧、延缓缴纳税费、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集成电路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潜力,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
(四)多措并举推动政策落地,确保企业尽享政策红利。财税部门要及时制定、发布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确保政策落地。加大财税政策宣传辅导力度,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避免政策时滞。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加强政策效应分析,为出台更为精准有效的税费支持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文系2021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十四五’时期河北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路径研究”〈HB21LJ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刘慧娴
财政动态
山西太原:“五个聚焦”落实落细财政监督职责
山西省太原市财政局立足主责主业,充分发挥牵头总抓作用,积极担当财会监督工作新使命,统筹推进财会监督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聚焦学习培训,提升监督认识。将财会监督相关课程列入太原市青年骨干人才能力素质提升“百人计划”培养项目的学习重点,全面融入骨干人才培养工作,课程紧贴工作实际,紧盯财政监督重点难点,以案释法、强化震慑,强化对财会监督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聚焦制度执行,严肃财经纪律。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突出问题,通过自查、复查精准发力。结合近年来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等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法违纪问题,以查促改、以查促建,注重剖析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不断健全维护财经秩序长效机制,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聚焦内控制度,推动提质增效。积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与业务实际的深度融合。局内控办12个牵头科室对照修订13个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查缺补漏,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同时注重推动内控工作由“立规矩”向“见成效”转变,组织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开展了内控工作自我评价,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
聚焦县级财政,持续一体发力。指导各县(市、区)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财会监督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聚焦会计检查,规范行业秩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3年度会计监督检查工作,选取37户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账证、账表不符,财务核算不真实、不准确,不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等违规违纪行为,持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山西省太原市财政局)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