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国际多双边财经对话与合作
2021年,国际多双边财经对话与合作工作扎实推进,通过统筹多双边财经对话,加强战略性、系统性谋划,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稳定拓展新型大国关系,有效推进财政国际传播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更好服务于“三新一高”和财政中心工作。
一、深挖潜力巧借外力,做好国际财经研究工作
对焦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战略性、前瞻性、趋势性重大问题,及时跟进分析新形势,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调研能力,更好服务对外财经工作。稳步推进国际财经研究专家工作室建设,利用专家工作室的研究资源,从理念、战略和政策三个层面对国际财经领域重大议题开展全方位研究,有效提高干部政治能力、研究能力和对外谈判能力,为多双边财经对话提供重要智力支撑,初步实现攻坚克难与人才培养双目标。
二、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全球经济共同复苏
(一)发挥多边机制作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深入参与G20财金渠道相关工作。通过参加G20财金渠道各层级会议,推动各方形成一系列平衡务实的财金成果。完成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财政和卫生部长联合公报、G...
国际多双边财经对话与合作
2021年,国际多双边财经对话与合作工作扎实推进,通过统筹多双边财经对话,加强战略性、系统性谋划,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稳定拓展新型大国关系,有效推进财政国际传播工作,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更好服务于“三新一高”和财政中心工作。
一、深挖潜力巧借外力,做好国际财经研究工作
对焦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战略性、前瞻性、趋势性重大问题,及时跟进分析新形势,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调研能力,更好服务对外财经工作。稳步推进国际财经研究专家工作室建设,利用专家工作室的研究资源,从理念、战略和政策三个层面对国际财经领域重大议题开展全方位研究,有效提高干部政治能力、研究能力和对外谈判能力,为多双边财经对话提供重要智力支撑,初步实现攻坚克难与人才培养双目标。
二、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全球经济共同复苏
(一)发挥多边机制作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深入参与G20财金渠道相关工作。通过参加G20财金渠道各层级会议,推动各方形成一系列平衡务实的财金成果。完成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财政和卫生部长联合公报、G20峰会领导人宣言财金案文的磋商工作,推动各方形成平衡案文,为中国领导人成功出席G20领导人罗马峰会做好财金政策和成果准备。同时,积极参与G20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国际抗疫合作、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和国际税收等议程讨论与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2021年有6个中国案例被《G20数字化转型和恢复生产率政策选项清单》《G20基础设施维护政策议程》等成果文件收录。推动金砖国家财金合作。加强金砖国家在宏观经济和应对危机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深化新开发银行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务实财金合作,携手各国防控疫情、恢复经济等,共同应对挑战。推进APEC财经合作。积极参与财长会成果文件磋商,成功将通货膨胀列入当前区域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弱化了高质量基础设施相关表述,推动亚太区域成员携手抗击疫情和共促开放共享。推动上合组织财金合作取得新进展。引导各方就疫后经济金融形势及政策应对、建立上合银行和发展基金(专门账户)等议题交换意见,提升中国在区域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
(二)有效利用双边财经对话机制,深化务实合作。成功举办第八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中俄财政政策会谈、首次中新(西兰)财金对话,就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和多边事务、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推动对话双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深化财金领域合作。同时,运用中英、中德、中意、中欧经济财金对话机制,就应对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深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夯实中欧在维护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国际治理和规制改革等领域的共识基础,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三)成功举办第六次“1+6”圆桌对话会,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12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钓鱼台国宾馆同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赖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科尔曼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诺特举行第六次“1+6”圆桌对话会。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围绕“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包容、可持续增长:从复苏到重构”主题,就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疫后可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各国际经济组织积极评价中国经济克服疫情影响稳步发展,赞赏中方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作出的重要贡献。各方强调,应携手抗击疫情,推动疫苗公平分配,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分化等全球性挑战。
三、深化国际财金合作,积极引领国际规则制定
(一)建设性引领相关国际规则制定。深入参与G20债务议程讨论,认真落实缓债倡议延期,有序启动乍得、埃塞俄比亚个案债务处理进程,缓债金额在G20所有成员中排名第一,充分展现中方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债务合作的建设性态度。参与G20关于全球卫生治理和大流行防范、准备和应对融资机制讨论,积极引导全球卫生治理走向和长期机制性安排,为中国积极主动运筹全球卫生治理争取空间。妥善处理基础设施投资标准问题,坚持在“自愿、非约束性、尊重各国国情”基础上收集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相关指标,维护发展中国家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权利。积极参与气候与环境议题谈论,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和发展权益与空间。
(二)稳妥推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合作,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密切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债务脆弱性,继续利用《“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以下简称《分析框架》)对低收入国家债务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研判,做好风险管理和防控。鼓励中方金融机构运用《分析框架》提高投融资决策科学性,督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探索开展债务可持续性工作的新思路及新模式。协助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PPP中心)起草《新形势下运用PPP模式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关工作建议》,为中国下阶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广PPP模式奠定基础。
(三)推动10+3财金合作创新,提升区域合作向心力。积极推动AMRO(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首次作为观察员出席2021年10+3(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支持AMRO提升机构能力和影响力,引导其加强对新兴和结构性问题的研究、支持区域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推动10+3各方在基础设施融资、宏观结构性工具、加强灾害金融韧性、金融科技等领域创新合作、走深走实。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特别修订协议于2021年3月31日生效,探讨本币向CMIM出资技术安排,提升其可用性。支持区域信用担保和投资基金发展,深化区域本币债券市场发展。
(四)利用双边财经对话渠道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积极发挥对欧对话机制作用,加强与英、法、德、意和欧盟在G20财金议程、应对数字经济化税收、碳定价、气候融资等重要财金问题上的双边政策沟通与立场协调,服务中国参与G2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等重大国际议程。敦促欧盟避免出台保护主义政策措施,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为中资企业创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四、加强双边财金交流,积极拓展大国关系
(一)做好中美经贸协议相关工作,推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按照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部署,4次参与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财政部长耶伦、美贸易代表戴琪视频通话相关筹备及后续落实工作。牵头协调10余家单位研究形成中美经贸领域相关工作方案,跟进推动牵头人通话相关事项,稳妥推进对美经贸工作。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继续以我为主做好协议相关工作。从国内需求出发,稳妥推进协议落实,在知识产权保护、农业市场准入、金融业开放、扩大自美进口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持续开展与美方经贸团队的沟通交涉,推动美方共同做好协议落实,并就协议到期后安排与美方开展磋商。继续加强与美各界的沟通接触。经办12场国家领导人、财政部领导参与论坛及会见美政商界人士的外事活动和12次与美方信函往来,就中美及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中美关系和中美经贸关系、美对华经贸政策、美企在华经营相关诉求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促其敦促美政府为双边经贸往来创造条件氛围,积极宣介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政策举措,进一步增强外国投资者信心,获得美商界广泛赞誉,巩固壮大维护中美关系发展的支持力量。
(二)深化对欧财经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成功举行第八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12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与法国财长勒梅尔共同主持视频对话,两国近30位部门高级别官员参加。双方围绕“深化中法经济财金合作,共促经济复苏与增长”主题,就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际和多边事务、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双边合作等议题深入沟通交流,达成54项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果,并线上签署《中法非洲猪瘟区域化管理合作协议》。对话加强了两国在国际和多边事务上的协调与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未来务实合作领域,在习近平主席高度关注的民用核能、航空航天、农业科技等领域达成积极务实的成果,拓展了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务实合作,积极探索金融领域合作新机遇,就华为公司参与法国5G网络建设继续保持压力。对话期间,胡春华与勒梅尔还共同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并致闭幕辞。牵头筹备1月5日、5月27日胡春华与勒梅尔的2次视频年度磋商,积极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就全球经济治理、新时期中法经济财金合作规划、非洲猪瘟区域化管理、中法民用核能合作等重点事项进行深入沟通,形成诸多共识,为第八次对话在重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做好政策准备。稳步落实中英和中德对话成果,稳定中欧合作主基调。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与英国财政大臣苏纳克通话,就深化中英经济关系与经济财金务实合作等进行深入交流,对外释放中英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和经济合作的积极信号,促英在尽快启动中英自贸协定谈判、公平公正对待中企赴英投资等中方关切问题上尽早取得实质性进展。财政部部长刘昆陪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六轮中德政府磋商(视频方式)、会见英工商界代表(视频方式),分别就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加强中德和中英政策沟通协调、推进双方互利合作以及深化多边议题交流等进行沟通。
(三)加强与其他国家财金合作,不断拓展大国关系。6月,举行首次中新(西兰)财金对话视频会议,财政部部长刘昆、新西兰副总理兼财长罗伯逊在开幕式上致辞,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新西兰副财长马凯丽共同主持对话。双方围绕全球经济和全球化、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预算绩效管理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实现了预期成效。做好财政部领导与日方会谈相关工作,加强各层级对日沟通交流,在日方财经团队调整之际,及时交流信息,实现平稳过渡,积极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财金合作格局。深化中巴(西)财金领域务实高效合作,积极筹备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财金分委会第九次会议。
五、增强服务意识,全面履行机构职能
(一)深化外事管理改革,推动外事管理和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加强财政部外事工作制度建设,全面修订《财政部外事工作制度》,印发新版《财政部外事和港澳台工作制度》,制定《财政部外事保密安全管理办法》和《财政部线上外事活动管理办法》,确保财政部各项外事工作有章可循。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外事管理服务,持续推进“云外事”工作,加强线上外事活动管理,不断优化外事审批流程,促进财政部内单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外交往活动提质增效。
(二)创新思路,做好新闻宣传与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定《国经司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改进行动计划》《财政部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方案》,成立财政部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协调小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国际传播专家咨询工作小组,为做好财政国际传播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建立英文信息发布考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部英文网站的国际传播重要载体平台作用。通过财政部网站、官方微信号、英文网站等政务公开平台发布近千条信息,及时宣传财政部领导出席的各类外事活动和对外财经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财政部国际经济关系司供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