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自1980年我国恢复在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集团的合法席位以来,我国与世行(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世行集团的主要成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截至1997年底,我国从上述机构直接或间接得到的外资流入(包括贷款、股本投资、联合融资、赠款、以及对外国投资者的担保)累计约达294亿美元,这些资金的使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主要依靠国内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国外长期优惠资金。利用世行贷款是利用优惠外资的一条重要渠道,为此,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与世行的合作,扩大和开发新的合作形式,将世行贷款的利用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一、与世行集团的贷款业务合作
自1980年我国恢复在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集团的合法席位以来,我国与世行(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世行集团的主要成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截至1997年底,我国从上述机构直接或间接得到的外资流入(包括贷款、股本投资、联合融资、赠款、以及对外国投资者的担保)累计约达294亿美元,这些资金的使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主要依靠国内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国外长期优惠资金。利用世行贷款是利用优惠外资的一条重要渠道,为此,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与世行的合作,扩大和开发新的合作形式,将世行贷款的利用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一、与世行集团的贷款业务合作
(一)与世行贷款业务合作取得显著成就。
1.世行对华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从1981年开始利用世行贷款,1981财年只有2亿美元,而1993财年承诺贷款额高达31.7亿美元。从1993财年开始,中国成为世行最大的财年度借款国,贷款每年都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截至1997年底,世行对华承诺贷款总额为280.68亿美元,其中硬贷款187.54亿美元,占贷款总额的66.82%,软贷款93.14亿美元,占贷款总额的33.18%,用于支持185个项目。世行对华贷款体现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覆盖了我国除西藏和台湾省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自辖市,遍及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卫生、城建和环保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
世行的财政年度是从每年的7月1日开始到第二年的6月30日止,因而1997日历年的贷款包括世行1997财年下半年和1998财年上半年的贷款。由于世行贷款规划按财年安排,因而日历年度统计不可能完全反映贷款批准情况。1997日历年度世行对我国的贷款总额为21.8亿美元,其中硬贷款(有息贷款)17.8亿美元和软贷款(无息贷款)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贷款总额的81.65%和18.35%。
2.贷款项目质量总体水平较高。总的看来,世行在华贷款项目的执行情况良好。根据财政部和世行联合进行的历次世行贷款项目大检查的结果,中国项目的执行情况要远远好于世行项目的平均执行水平,大部分项目执行顺利,完成质量较高。
3.通过与世行合作,提高了管理水平。世行贷款项目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包括项目评估、国际竞争性招标、工程监理等各项制度。目前这些管理方法在国内融资项目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我国工程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及节约基建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世行贷款项目还通过技术援助,为我国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提高了管理水平。
4.世行贷款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世行贷款一般投向我国的重要发展领域和国家大型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社会效益好,但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回收较慢,国内的资金有限,而世行贷款相对利息较低(部分贷款无息)、期限较长(一般在20至35年之间,包括5至10年的宽限期),条件相对较为优惠。利用世行贷款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5.与世行合作促进了改革开放。世行通过项目贷款、技术援助和经济部门调研,对我国财税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立法和机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支持了我国的改革和开放。例如法律技术援助项目对加快我国市场经济法规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财税技术援助项目,配合我国全面推行财政税收改革,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增强税收监控能力,防止国家收入流失。
6.通过贷款合作,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世行贷款项目执行速度快,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如农业、林业和扶贫项目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并有利于消除贫困;电力项目的建设,大大缓解了各地用电紧张的局面;港口项目大大提高了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吞吐能力;公路和铁路项目缓解了交通的压力;社会发展项目对促进我国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截至1997年底,世行对华环保项目已达11个,主要包括北京、江苏、上海、辽宁、湖北、云南、山东等地的环保项目,贷款总额13.75亿美元,占世行贷款总额的4.9%。通过实施这些项目,使当地城市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污水、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废物和工业污染得到控制和治理。
7.贷款重点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我国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规划相配合,世行贷款已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近年来世行贷款项目在中西部的比例已达到70%,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交通、能源、扶贫、教育、卫生等项目,对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国际金融公司贷款日益扩大。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主要向我国的非国有经济,包括私营和合资企业提供贷款和股权投资,无需政府担保,风险由公司与项目承办者及其他投资者共同承担。公司贷款的优势在于其很强的融资带动能力,方式包括联合融资、银团贷款、担保等。我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公司贷款,近年来,国际金融公司在华业务迅速增长,截至1997年底,国际金融公司共批准36个项目,贷款总额已达10.94亿美元。
(三)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有助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机构),成立于1988年,虽然是世行最年轻的成员,但其业务却发展很快。机构通过提供担保及投资咨询服务,帮助我国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外国在华投资法规,促进外资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中国。到1997年底,机构已为外商在华的22个投资项目提供1.09亿美元的非商业性风险担保。投保者主要来自美国、瑞士、德国、意大利、荷兰、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四)全球环境基金加强了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全球环保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1991年5月由世行牵头设立的一项捐款基金,专门资助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环境有影响的环保项目,重点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水域和保护臭氧层四个领域。基金的管理以世界银行为主,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环境规划署共同负责。我国在两期捐款中共捐了800万特别提款权(约合1160万美元)。截至1997年底,我国获得基金资助的项目共有18个,总金额为1.45亿美元,其中气候领域13个项目,9480万美元;生物多样性领域4个项目,2000万美元;国际水域领域项目1个,3000万美元。基金所支持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环保资金不足的压力,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与世行集团在非贷款领域的合作
经济部门调研是我国与世行在非贷款业务合作的重要领域。自世行于1980~1981年首次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考察以来,双方合作完成了80多项正式调研课题,调研范围涉及农业、交通、能源、工业、外贸、金融、财税、城建、企业改革、扶贫、教育、卫生和环保等领域。通过调研,世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贷款政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受到我国有关部门和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世行于1980~1981年和1984~1985年编写了中国国家经济报告,从1985年开始,世行每两年编写一份中国国家经济报告。随着中国利用世行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从1992年起,世行基本上每年都编写中国国家经济报告。1997年世行与我国合作完成的《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面临的挑战》和所附的六个系列分报告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中国国家经济报告,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宏观经济、重要的行业和部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展望并提出应对建议。这六份分报告是:《碧水蓝天—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环境》、《中国的粮食保障》、《卫生部门融资—有关问题与政策选择》、《老年保障》、《共享增长的收入》和《中国与世界经济》。
三、世行1997年年会在香港顺利召开
1997年9月下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1997年(第52届)联合年会在香港召开。这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次在我国举行联合年会,而且是在回归祖国后不久的香港举行,其意义重大,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理事联合年会是讨论两机构重大政策事务的场所,也是各国理事就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的论坛。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80多个成员国派出了由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率领的政府代表团,部分国家的政府首脑、联合国主要机构的高级官员、各地区性多边发展机构的代表、各国主要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以及一些国际知名人士也参加了本次年会。
我国作为东道国,对香港年会的召开给予了高度重视。李鹏总理亲自赴香港,以东道国政府首脑的身份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并主持了欢迎各国理事的招待会。朱镕基副总理应邀在发展委员会第56届部长会议上发表演说。
出席本届年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共同组成,并由财政部部长、世行中国理事刘仲藜任团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戴相龙任副团长。这是我国参加历次年会中规模最大的代表团。
年会期间,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对外交往活动。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副部长刘积斌分别会见了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等高层领导,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世界银行集团的合作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共识。
年会期间还特别举办了中国经济高级研讨会,专题包括: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一医疗和养老金、环境问题、一个国家两种货币制度、粮食保障和农村经济、资本市场等。朱镕基副总理在高级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此研讨会使国际社会更加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就和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盛会,国内成立了由财政部牵头,由中国人民银行、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等有关机构参与的年会筹备特别工作小组,该工作小组与香港特区政府密切配合,并与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了良好的合作,使此次大会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获得了中外各界一致的高度评价。
年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代表和国际经济、金融和新闻等各界人士实地见证了香港回归后的持续繁荣与稳定,亲身感受到了我国政府一系列对港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在年会的闭幕式上,世行行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李鹏总理开幕式致辞中“百闻不如一见”这句中国成语。毫无疑问,年会的成功召开必将有助于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财政部世界银行司供稿,梅鸿执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