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1992年,中国投资银行办理世界银行贷款的转贷工作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项目评估等方面也有了新的改进和提高。
一、转贷工作进一步发展
1992年,中国投资银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对国内企业发放的投资贷款比1991年有较大的增长。全年投资银行共批准125个投资贷款项目,为1991年的2.7倍;批准外汇投资贷款1.78亿美元,为1991年的2.9倍。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共74个,占总项目数的59.2%;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资金共1.02亿美元,占外汇贷款总额的57.1%。从截至1992年底的情况看,世界银行贷款的转贷工作有不少新的发展。
(一)以世界银行贷款为核心,多种资金反复运用,扩大了外汇资金的实力和使用效益。投资银行成立以来,先后借入世界银行工业信贷项目贷款共5笔,总数为9.45亿美元。其中,第一至第三笔贷款在1991年底已全部用完,关闭帐户。1992年内支用的第四、五两笔贷款未用完的余额,为数有限。加上前面几笔贷款己开始还款,截至1992年底,还款本息己超过1亿美元。因而投资银行手中的外汇资金是比较紧张的。但是,1986年国务院将亚洲开发银行对我国的工业信贷项目也交由中国投资银行转贷(1987年借入第一笔1亿美元),并明确投资银行...
1992年,中国投资银行办理世界银行贷款的转贷工作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项目评估等方面也有了新的改进和提高。
一、转贷工作进一步发展
1992年,中国投资银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对国内企业发放的投资贷款比1991年有较大的增长。全年投资银行共批准125个投资贷款项目,为1991年的2.7倍;批准外汇投资贷款1.78亿美元,为1991年的2.9倍。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共74个,占总项目数的59.2%;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资金共1.02亿美元,占外汇贷款总额的57.1%。从截至1992年底的情况看,世界银行贷款的转贷工作有不少新的发展。
(一)以世界银行贷款为核心,多种资金反复运用,扩大了外汇资金的实力和使用效益。投资银行成立以来,先后借入世界银行工业信贷项目贷款共5笔,总数为9.45亿美元。其中,第一至第三笔贷款在1991年底已全部用完,关闭帐户。1992年内支用的第四、五两笔贷款未用完的余额,为数有限。加上前面几笔贷款己开始还款,截至1992年底,还款本息己超过1亿美元。因而投资银行手中的外汇资金是比较紧张的。但是,1986年国务院将亚洲开发银行对我国的工业信贷项目也交由中国投资银行转贷(1987年借入第一笔1亿美元),并明确投资银行为我国对外筹借商业银行资金的窗口之一,从而使投资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趋于多样化,实力有所扩大。而且按照财政部的规定,转贷的世界银行贷款(包括硬贷款和软贷款),投资银行一律分20年归还;而投资银行贷给各企业(分项目)的贷款,大部分在投产后3—5年即可还清。因此,投资银行向企业回收的贷款,还可以作为自有资金再度贷给其他项目,反复使用。从截至1992年底的情况看,投资银行共借入世界银行资金9.45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资金1亿美元、商业银行贷款4.6亿美元,共计15.05亿美元,而投资银行用这些资金批准的1339个项目的外汇投资贷款累计已达20.33亿美元。可见反复利用多种资金,是投资银行的投资贷款得以继续维持下去的基本前提。
(二)在重点支持中小项目技术改造和出口创汇的基础上,适当承担或参与较大项目的扩建改造。投资银行开始办理转贷业务以来,长期执行贷款对象以技术改造为主、中小项目为主、创汇或节汇项目为主的“三为主”方针。这一方针至今仍未改变。但为了贯彻国家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的方针,近年来也承担或参与支持了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例如,浙江省的重点工程衢州化学工业总公司扩建工程,经投资银行批准外汇贷款1770万美元、人民币配套贷款2786万元,成为投资银行建行以来支持的第二个大项目。又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化工总公司、营口化纤厂等重点工厂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工程,投资银行都与其他银行一起,投入大笔贷款积极支持。
(三)通过金融手段支持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改造的方式日益灵活多样。投资银行支持企业发展改造的方式,长期以来局限在投资贷款一种。近年来,根据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要求,在世界银行第五笔贷款的支持下,日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除发放投资贷款外,还利用直接投资、融资性租赁、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使有限的资金能更好地发挥效益。1992年,这方面的发展尤为明显。世界银行第五笔贷款中包含了可用于直接投资的指标500万美元。1992年,投资银行利用这笔款项,加上自有资金,先后批准的直接投资项目共20项、760余万美元。其中包括:中外合资项目6项、中外合作项目7项、参股项目4项。融资性租赁方式的应用,使一些进行设备更新的企业免去对大笔投资的集中负担,是国际流行的发展企业的有效方法。投资银行在1992年内开始试办了6个融资性租赁项目,总金额达2900余万美元。
在世界银行的第五笔贷款中,还包括可用于流动资金贷款的指标5000万美元。1990年,投资银行各分行开始利用这些指标,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300万美元。加上利用外汇存款发放的贷款,短期外汇贷款金额达1.1亿美元。到1992年底,己增至3.3亿美元。流动资金贷款的发放,有利于投资银行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及时回收投资贷款。
(四)投资银行贷款支持的投资项目,大部分效益良好,有的多次进行改造发展,有的吸引了外商投资,建成中外合资企业。根据1992年底统计,在批准的1339个项目中,已有988个建成投产。这些建成投产的项目,共取得投资银行的外汇贷款12.85亿美元、人民币配套贷款15.65亿元。这些建成投产的项目,累计可新增产值463.16亿元,为贷款总额的5.2倍;可新增税利64.04亿元,为贷款总额的72.1%;可创汇和节汇27.01亿美元,为外汇贷款的2.1倍。不少项目的产品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或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项目还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减少了当地工业污染。
二、根据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要求,再次改进项目评估方法
1992年,中国投资银行根据我国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和世界银行的建议,对项目评估方法作了一些修改。这些修改是在1990年制发的《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修订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自1992年12月起执行。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还款指标的测算和还款计划的编制:主要将“拨改贷”以后沿用下来的投资贷款(长期贷款)必须以项目新增利润和折旧归还的办法改为以企业综合效益归还,同时相应地将各年不等额还款的办法改为分年等额还款。但在项目投产初期,尚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第一、二年内可根据达产比例相应减少还款额,而在以后各年度内再相应增加。这一修改主要反映在新规定的“长期贷款测算表”中。在该表内不仅反映投资银行转贷世界银行的贷款,还反映其他银行对本项目的贷款以及其他项目的贷款。这样,就能看出企业总的还款任务,从而判断其是否有能力保证还款。
(二)投资贷款利息的处理和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按照《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的新规定和世界银行的建议,将原来在利润中支付贷款利息的办法改为列入企业的财务费用。这一修改主要反映在企业的“收益表”中,将长短期贷款的利息都列作企业财务费用。在项目评估中进行企业财务状况预测时所用的“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转表”中各科目尽可能与新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取得一致。“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可直接以企业的年度报表为依据,不须再经过从“资金平衡表”转化为“资产负债表”的手续。
(三)流动资金的预测: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将《手册》中流动资金测算办法改按存货、经营现金、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各项分别计算,再行汇总,求得流动资金总需要额。
(四)不可预见费的预测:将《手册》中的不可预见费的估算方法改按“实物不可预见费”和“价格不可预见费”分别估算。估算中必须考虑预测的通货膨胀率。
三、促进企业优化,抓紧贷款回收
1992年,中国投资银行总行和各分行,除了针对世界银行第四笔贷款和亚洲开发银行第一笔贷款帐户关闭日期临近、贷款支付和归垫时间要求紧的情况,加强了项目实施管理以外,全行职工集中主要力量,促进企业优化,抓紧贷款回收,取得了良好成绩。由于狠抓了对三、四类项目的优化工作,1992年共收回到期及逾期贷款1.1亿美元,收入外汇贷款利息700万美元,保证了按期足额还清对外借款9600万美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4100万美元),支付利息6500万美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利息4300万美元),并使全行全年盈利1.25亿元。
投资银行各分行在促企业优化、抓贷款回收中采取的主要做法是:第一,组织动员,分析原因,建立责任制;第二,促使亏损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销售,扭亏为盈;第三,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第四,促进企业合作,或与外省合资经营,解决产品销路问题;第五,协助企业解决“三角债”,盘活资金。
(中国投资银行供稿,王福穰执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