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西吉安:以“五员建设”为抓手助推预算工作提质增效
赵晓玲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到 2022年底市县层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体系”的目标,积极探索预算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以“五员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制度引领、培训指导、结果运用、监督考核五大职能作用,助推预算工作提质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当好“指导员”。局党组高度重视预算工作。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局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算领导小组。将研究协调解决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领导小组的一项重要职能,为工作多方齐抓共管提供了组织保障。局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预算工作,审议预算重大方案和计划,定期听取预算工作情况汇报。将预算工作列为吉安市财政系统“对标”行动计划,同时列入全局重大改革项目予以重点推进。制定了《吉安市财政局预算内部工作规程》,健全和完善了预算机制,明确了各业务科室预算绩效职责分工,形成全局上下齐抓预算绩效工作的合力。
(二)坚持制度引领,当好“管理员”。为持续推进制度建设,推动规范化,...
江西吉安:以“五员建设”为抓手助推预算工作提质增效
赵晓玲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到 2022年底市县层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体系”的目标,积极探索预算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以“五员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制度引领、培训指导、结果运用、监督考核五大职能作用,助推预算工作提质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当好“指导员”。局党组高度重视预算工作。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局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算领导小组。将研究协调解决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领导小组的一项重要职能,为工作多方齐抓共管提供了组织保障。局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预算工作,审议预算重大方案和计划,定期听取预算工作情况汇报。将预算工作列为吉安市财政系统“对标”行动计划,同时列入全局重大改革项目予以重点推进。制定了《吉安市财政局预算内部工作规程》,健全和完善了预算机制,明确了各业务科室预算绩效职责分工,形成全局上下齐抓预算绩效工作的合力。
(二)坚持制度引领,当好“管理员”。为持续推进制度建设,推动规范化,吉安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 “1+N”制度体系。“1”,就是制定了一个顶层方案:2019年,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实际,印发了《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的实施意见》,将全市预算改革推进到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体系的新阶段。“N”,就是制定和完善了《吉安市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吉安市财政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办法》《吉安市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吉安市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管理办法》《吉安市财政预算问责办法》《吉安市财政预算绩效专家库管理办法》《推进全市预算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等 N个具体业务管理办法及工作方案,对全过程预算的各个环节职责进行了明确,全面实施预算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三)规范培训指导,当好“宣传员”。为顺应全面实施预算新形势,全面提升全市预算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吉安市财政局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市本级从事业务工作的财政系统人员和部门(单位)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为切实帮助县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提升工作水平,2022年上半年,组织市本级业务骨干对 7个县(市、区)开展了点对点的业务指导培训。结合“吉财即说”党建学习及财会业务培会,分享经验和做法,共享资源,实现全市预算整体推进。
四是优化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本地人才资源,推动本地高校及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完善专家库建设,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充分发挥高水平专家智库作用。
丰富预算方式
强化“硬约束”。预算部门层面,将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按季度进行预考核通报,不断强化预算部门主体责任意识;财政内部和县区层面,将工作纳入财政工作目标综合考核,进一步压实责任,促进业务处室和县区财政部门主动开展工作。开展评比表彰,评选表彰预算工作突出的部门和县区财政局。组织预算专题培训,邀请省财政厅专家及专业人士授课,培训内容涵盖预算理论和实操演练,着力提升人员业务水平。组织开展单位互评,充分调动预算部门参与预算积极性,促进部门之间横向交流,提升工作质效。开展预算优秀案例遴选,评选推广“十大优秀案例”,进一步挖掘实践经验,有效提升预算水平。
责任编辑李艳芝训,通过开展财政部门业务交流会、与市级预算单位具体工作负责人交流沟通、深入县(市、区)预算部门调研、统一购置发放工具书等方式,梳理在预算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和“短板”,为部门(单位)答疑解惑,不断提升部门(单位)对预算的理念认识,为全面实施预算提供更大助力。
(四)紧盯结果应用,当好“报告员”。2021年,吉安市财政局对市农业农村局“大品种特色蔬菜产业专项资金”等 20个财政项目(专项)支出和市水利局等 6个部门整体支出,4个政府债券项目,1个 PPP项目,1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及 1个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情况进行了财政重点评价,评价资金逾 32亿元。评价工作结束后,将评价报告反馈至被评价单位和局对口业务科室和预算科,要求被评价单位针对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同时,将年度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专报呈市人大、政府进行审阅。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在编制 2022年预算时,取消项目 2个。着眼于“花钱问效”的目标,2022年年初预算时,一律压减 20%市本级单位工作业务经费,压减经费达 1685万元。把牢绩效运行监控执行关口。在执行过程中,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对已安排的项目进行再甄别,当年执行不了的一律调整到急需事项使用,2021年调整项目 34个,调整资金 7000多万元。
(五)聚焦监督考核,当好“考评员”。以强监督为抓手,促进绩效理念的牢固树立。整合内部外部监督资源,积极构建、预算管理、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信息公开的工作合力,做到各有侧重、信息共享,多管齐下强化理念和意识。打好财政预算和政府的“组合拳”,加大财政对预算部门在预算制度建设、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分配、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监督考核力度,以监督促管理、以监督提绩效、以监督促落实。年初即印发了《吉安市县(市、区)2022年度财政高质量发展考核激励办法》《2022年度市直单位综合考核指标财政预算考核内容及评分细则》,督促下级财政部门和市直预算部门(项目单位)树牢预算绩效理念和意识,规范资金使用,保证资金安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助力全市预算工作提质增效。(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财政局)责任编辑雷艳内蒙古喀喇沁旗:塞外“药乡”助农户走上致富路
李富 I摄影报道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积极推动中(药)蒙药材种植“政府+企业+农户”联动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从最初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逐步向企业和合作社规模化种植模式发展,翻地、播种、施药、移栽和起收基本实现机械化。截至目前,喀喇沁旗累计推广种植北沙参、桔梗、防风、蒙黄芪、牛膝和赤芍等 27个道地药材品种,种植面积超 10万亩,培育企业 25家,个体工商户 226家,专业合作社 274个,年集散各类药材 100余种,产值超 3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