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情满家乡心怀百姓——记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财政局派驻保太村第一书记徐小林

“看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云南省师宗县财政局派驻五龙乡保太村第一书记徐小林欣慰地说。
2019年,徐小林接受组织委派,赴保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作为五龙乡人,能够为家乡发展服务,徐小林备感荣幸。他把自己与保太村的百姓紧紧连在一起,访民情、解民忧、抓党建、兴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2019年底,保太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 2014年的 31%降为零。
迎难而上做百姓知心人
一直以来,保太村几大姓氏排他性较强,导致其他姓氏村民归属感较弱,村民们在思想认同上很难“异口同声”,在扶贫政策落实上很难“步调一致”。这给刚驻村满怀信心的徐小林浇了一盆冷水。但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入户走访一次被拒绝,他就去两次、三次,用同乡人的身份便利拉近与村民的距离,用真情打动老百姓。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村民们和他熟悉起来,还会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
情满家乡心怀百姓——记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财政局派驻保太村第一书记徐小林

“看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云南省师宗县财政局派驻五龙乡保太村第一书记徐小林欣慰地说。
2019年,徐小林接受组织委派,赴保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作为五龙乡人,能够为家乡发展服务,徐小林备感荣幸。他把自己与保太村的百姓紧紧连在一起,访民情、解民忧、抓党建、兴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2019年底,保太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 2014年的 31%降为零。
迎难而上做百姓知心人
一直以来,保太村几大姓氏排他性较强,导致其他姓氏村民归属感较弱,村民们在思想认同上很难“异口同声”,在扶贫政策落实上很难“步调一致”。这给刚驻村满怀信心的徐小林浇了一盆冷水。但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入户走访一次被拒绝,他就去两次、三次,用同乡人的身份便利拉近与村民的距离,用真情打动老百姓。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村民们和他熟悉起来,还会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坐坐。他也在与老百姓的交流中了解到大家的真实想法,并根据实际制定出扎实有效的工作计划。
提升“凝聚力”增强“战斗力”
与老百姓拉近了距离,成为驻村工作的一个好开端。而如何使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攥指成拳,充分激发“战斗力”,成为徐小林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难题。为此,他采取了多种措施,时时强调村干部与村干部之间、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员之间要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共同执行好各项脱贫政策,督促村干部和驻村队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定期召开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联席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创新开展驻村工作队每周一学活动,并邀请村干部参加,让村干部、工作队员政策不脱节,思想不掉队;积极协调经费为村干部及工作队员提供后勤保障。通过一系列有温度的举措,凝聚村干部及驻村帮扶队员的信心,激发干劲。
“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针对村民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徐小林在全村范围内反复组织开展“三讲三评”活动,即驻村工作队员和挂包帮干部讲帮扶措施、评帮扶成效;村组干部讲履职情况、评工作成效;建档立卡贫困户讲脱贫情况、评内生动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用持续的政策宣讲和精神扶贫,让贫困户树立起“我要发展”的主动意识,提振贫困群众脱贫志气。同时,大力推广爱心超市评分活动,鼓励群众通过参加村级活动、弘扬传统美德、自主劳动致富、爱惜居家环境、讲究个人卫生等方式获得积分,并对不赡养老人、拒不配合脱贫工作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变直接给钱给物为挣积分换物,引导群众自强自立、苦干实干,激发脱贫原动力。
构建带贫机制发展致富产业
发展扶贫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徐小林本着“建起来,稳住脚,走起来”的产业发展理念,全面分析研究和规划全村产业布局,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受益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将脱贫措施细化到户、到人。突出保太村优势,发展“驮马”养殖;采取“扶贫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带动深度贫困户 32户 114人,共种植核桃 45亩、红梨 96.5亩、杉树 9亩。
打好“组合拳”拓宽增收路
徐小林坚持把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打出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岗位挖掘、车间扶贫“组合拳”。 2020年,转移就业 456人,其中落实公益岗位就业 19人,落实生态护林员岗位就业 11人,组织到浙江冉弘电子有限公司就业 87人,到云南伟弘电子有限公司务工 65人。不仅如此,他还持续推进“雁归工程”,号召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产业,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
上门服务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徐小林既是驻村第一书记,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人。贫困户罗朝忠下肢瘫痪,常年卧床不起,徐小林在入户走访中发现他没有办理残疾人证书,更没有享受到残疾人补贴,便联系县残联和县人民医院残疾等级鉴定专家到罗朝忠家为其办理残疾人证书相关手续。为促进保太村产业兴旺,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徐小林主动联系信用社,深入村组家家户户、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农户产业发展资金需求。截至 2021年 8月,共采集 486户农户信息,平均每户授信 10万元,资产质量高、信用良好的农户最高可授信 30万元。 2021年,全村授信额度达到 136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真心付出不言悔,情满家乡助脱贫。 800多个日夜的坚守,徐小林用辛勤的汗水践行了自己的初心,用实际行动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使命。如今,他正奋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努力为家乡乡村振兴再立新功。责任编辑刘慧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