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断推进我国国债管理现代化
■财政部国库司

1981年国债恢复发行至今,国债管理改革已走过 40年历程。
国债管理现代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经济中,国债既是财政筹资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央政府运用市场手段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中纷纷采用了增加国债发行、压低国债收益率等措施,促进经济恢复,凸显了国债在现代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同时,国债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各类金融产品提供定价基准,现券、回购、期货等交易方式满足了投资者对无风险资产的需求,便利了投资者开展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
40年来,我国国债管理现代化不断推进。一是逐步建立健全国债管理制度机制。持续完善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国债承销团管理制度、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规则、储蓄国债额度管理办法等各项国债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债管理制度体...
不断推进我国国债管理现代化
■财政部国库司

1981年国债恢复发行至今,国债管理改革已走过 40年历程。
国债管理现代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经济中,国债既是财政筹资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央政府运用市场手段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中纷纷采用了增加国债发行、压低国债收益率等措施,促进经济恢复,凸显了国债在现代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同时,国债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各类金融产品提供定价基准,现券、回购、期货等交易方式满足了投资者对无风险资产的需求,便利了投资者开展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
40年来,我国国债管理现代化不断推进。一是逐步建立健全国债管理制度机制。持续完善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国债承销团管理制度、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规则、储蓄国债额度管理办法等各项国债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债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坚持推进国债市场化管理改革。通过签订承销主协议方式开展国债承销团成员管理,极大释放了承销团市场活力;建立健全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机制,探索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路径;持续提高国债管理透明度,有效提高国债市场可预见性。三是持续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不断优化国债发行期限结构和节奏,夯实国债收益率曲线建设基础;多措并举改善国债流动性,提高国债收益率曲线有效性;健全国债市场价格波动监测机制,增强国债收益率曲线编制数据源的可靠性。四是不断加强国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集中统一的国债托管体系,防范国债市场风险;开展国债“跨市场”发行和转托管交易,促进国债市场互联互通。五是坚持惠民服务的储蓄国债发展理念。推出储蓄国债(电子式),丰富群众购债品种;积极拓展储蓄国债销售渠道,便利群众购买;编印发放储蓄国债宣传海报和折页,向群众普及国债基础知识。六是积极稳妥推进国债市场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国债渠道,吸引外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稳步推进在境外发行主权债券,向国际市场传递了我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信息。
随着国债管理改革不断深入,国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债市场规模增长至世界前列,国债市场已经成为中央财政筹资、各类投资者进行国债投资和风险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增加国债发行已成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特征,在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熨平”经济波动、实现国家治理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2020年我国发行 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有力支持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疫情防控。国债金融功能不断完善,对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期限较为完整、能够较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不断健全,为各类金融产品定价提供了基准。随着国债市场对外开放,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主流指数公司先后将我国国债纳入其债券指数。我国国债市场正向功能健全、运行顺畅、影响力强的大国国债市场持续迈进。
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站位、拓宽视野,坚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加快构建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不断推进国债管理改革,努力推动国债管理高质量发展。

1981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恢复发行国债,拉开了国债管理改革的序幕。 40年来,国债管理现代化不断推进,市场化国债发行机制建立健全,国债功能深化拓展,国债收益率曲线日益健全,国债管理制度体系日臻完备,国债市场蓬勃发展,对外开放稳慎推进,我国国债市场正向功能健全、运行顺畅、影响力强的大国国债市场持续迈进。站在新的起点,回顾 40年国债改革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国债管理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轫于 1981年的国债管理改革,是改革开放后财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变革。改革建立起市场化国债发行机制,为中央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必要手段,促进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同时,改革孕育了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居核心基础地位的国债市场,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展货币政策操作和境内外各类投资者投资我国国债、管理利率风险等提供了重要场所,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
砥砺奋进四十载国债改革谱华章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促进国债市场发展完善上交所国债市场建设助力国债市场高质量
发展探究国债改革规律展望市场发展方向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健全之路
市场化发行机制建立健全
满足财政筹资需要是国债发行的基本任务。 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初期主要采用行政分配方式,群众购买需求有限,
发行周期较长,效率较低。上世纪 90年代起,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市场化发行机制,至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以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为主的国债发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