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携手同行,我的新战友!
财政部辽宁监管局I曹志朋
《中国财政》是我成为一名财政人 后接触的第一本财经读物。作为一名 军转干部,从最初对财政工作的懵懵 懂懂,到如今在财政监管事业中深耕 细作,《中国财政》陪伴我一路学习、 一路成长,始终是我的案头必读。
如何尽快熟悉财政工作,如何胜 任转换身份后的新岗位?这是我刚刚 进入财政系统时每天都在琢磨的问 题。所谓“隔行如隔山”,作为一名工 学本科生和军事学研究生,在35岁转 到经济学新领域,短暂的迷茫后,不 服输的劲头儿让我坚定,以勤为径, 要依靠学习走好这条“未选择之路”。
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国财政》成 了我的新战友。每当遇到工作中财政 方针政策需要精确解读,《中国财政》 就是传播财政政策的权威平台,总能 够为我提供最权威的指引;每当碰到 学术中的热点难点想要刨根问底,《中 国财政》就是财政知识的理论平台, 总能够为我找到最需要的答案;每当 找寻实践中的经验做法急需借鉴学 习,《中国财政》就是基层成果的展示平台,总能够为我提供最合适的案例。 从“政策导航”到“地方实践”,从“理 论探讨”到“调研报告”,从“厅局长 论坛”到“建言献策”,还有紧...
携手同行,我的新战友!
财政部辽宁监管局I曹志朋
《中国财政》是我成为一名财政人 后接触的第一本财经读物。作为一名 军转干部,从最初对财政工作的懵懵 懂懂,到如今在财政监管事业中深耕 细作,《中国财政》陪伴我一路学习、 一路成长,始终是我的案头必读。
如何尽快熟悉财政工作,如何胜 任转换身份后的新岗位?这是我刚刚 进入财政系统时每天都在琢磨的问 题。所谓“隔行如隔山”,作为一名工 学本科生和军事学研究生,在35岁转 到经济学新领域,短暂的迷茫后,不 服输的劲头儿让我坚定,以勤为径, 要依靠学习走好这条“未选择之路”。
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国财政》成 了我的新战友。每当遇到工作中财政 方针政策需要精确解读,《中国财政》 就是传播财政政策的权威平台,总能 够为我提供最权威的指引;每当碰到 学术中的热点难点想要刨根问底,《中 国财政》就是财政知识的理论平台, 总能够为我找到最需要的答案;每当 找寻实践中的经验做法急需借鉴学 习,《中国财政》就是基层成果的展示平台,总能够为我提供最合适的案例。 从“政策导航”到“地方实践”,从“理 论探讨”到“调研报告”,从“厅局长 论坛”到“建言献策”,还有紧扣重大 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问题的专题报 道,精雕细琢,百炼千锤,都浓缩在 这短短的88页里,字里行间凝聚着编 辑们的智慧和汗水,践行着“为财政 中心工作服务,为地方财政工作服务, 为广大财政工作者服务”的根本宗旨。
这里是财政政策传播的宣传栏
《中国财政》作为财政部主办的主 流刊物,始终以政策传播为己任,发 挥着“财政宣传核心阵地”的职能作 用。从主要内容上,囊括了事关财政 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导讲话、重大会议 精神以及重要政策解读,可以说凡是 需要我们财政人“划重点”的内容,在 这里都能够找到;从时间上,半月刊 的发行频次能够及时将这些内容传播 到读者手中,虽然不及电子稿快捷, 但凭借案头参阅的便利性、可读性, 仍然是我查阅资料的首选,经常在我

需要精准引用某些重要论述时,为我提供帮助。记得到监管局工作第一 年,我协助组织召开15个县区财政局 长参加的调研座谈会,并负责起草辽 宁省县级财力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当时前前后后参阅了几十本《中国财 政》,才将自己对基层“三保”问题的 认识提升到了政策层次,最终调研报 告获得了财政部“三优”论文评选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