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防止大规模人员聚集,全国各行各业出现停工停产状态。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多数行业已复工复产,但服务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鉴于全球疫情输入压力,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短期内仍不能放松,加之人们对于此次疫情的预后是一个漫长的信心恢复过程,即使疫情结束,短时间内的人口流动、外出娱乐活动仍然将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客流恢复对其经营活动至关重要,当下乃至疫情结束后的短时期内,客流量将无法满足其基本的盈利需求,部分企业可能会考虑裁员以减轻经济损失,进而导致部分服务行业员工无班可上,出现短期结构性失业现象。
据美团数据显示,美团外卖配送平台自2020年1月20日起新增约7.5万名外卖骑手。这些新招聘的骑手来自各行各业,其中37.6%来自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占所有行业中的比重最大。由此可见,服务行业员工的就业状态受此次疫情影响更大,尤其是在众多行业已开启复工热潮后,这一差距将会更加明显。众多受疫情影响的服务行业工作人员,也正在从各个途径为自己谋求新的工作。
针对服务行业疫情期间及疫情后出现的短期结构性失业,为保障服务行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针对有就业意愿但受限于技能不足、短期内确实难以找到工作的失业人员,政府部门应开发一批临时公益性岗位。各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各类失业人员的工作技能需求,整合培训内容,免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线上技能培训,以提高失业人员在疫情后的就业能力。一方面,政府可考虑将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的部分资金,以及地方人才经费、产业发展经费和部分就业补助金中用于人员职能培训的资金,统筹用于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可建立疫情期间失业人员就业行动专账,从专账资金中拨付培训补贴,为调动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可适当向培训人员每月发放相应的补贴。
第二,针对有学历、有专业技能的失业人员,各级政府可联动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对失业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一是为稳定就业岗位,政府可对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行业给予人才补助或税收优惠,既能挖掘潜在就业机会,也能对恢复经济产生一定作用。二是各级政府可联动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提供更多服务于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就业岗位。此举在解决部分失业待岗人员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可加快推进相关“新基建”项目的落地,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三,政府应统筹失业人员返乡就业,并提供相应的就业保障。受疫情影响,大量务工人员被滞留家乡,也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面临失业风险。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待岗和失业人员返乡就业。具体包括: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开发地区宣传员、管理员、消毒保洁员等临时公益性岗位,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优先安排受疫情影响返乡的失业人员,并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对于返乡有自行创业意愿的失业人员,应同等享受当地创业扶持政策,政府应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与此同时,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借款人为受疫情影响而返乡就业的失业人员的,可向贷款银行申报展期还款,相关部门给予贴息支持,展期还款期限延长至一年以内。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