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辽宁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以及辽宁省自身经济建设和发展,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化方向转变。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5:70:15逐渐演变为10:50:40,表明三大产业结构在逐步趋于合理化。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辽宁是传统工业大省,以装备制造业、冶金工业、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主要是依赖于辽宁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钢铁、石化等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铁矿、煤炭、石油等原材料的大量消耗上,不仅资源耗费大、污染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此外,主导产业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产业间的关联带动性不强等问题,也是影响其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原因。
二是新兴产业份额小,发展迟滞。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产业面临着升级的压力,因此,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用...

辽宁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以及辽宁省自身经济建设和发展,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化方向转变。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5:70:15逐渐演变为10:50:40,表明三大产业结构在逐步趋于合理化。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辽宁是传统工业大省,以装备制造业、冶金工业、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主要是依赖于辽宁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钢铁、石化等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铁矿、煤炭、石油等原材料的大量消耗上,不仅资源耗费大、污染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此外,主导产业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产业间的关联带动性不强等问题,也是影响其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原因。
二是新兴产业份额小,发展迟滞。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产业面临着升级的压力,因此,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成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路径。辽宁省新兴产业规模小,比重低,对经济增长还难以形成明显的带动力量。高新产业整体的发展不够快,还没有起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等带动作用。
三是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总体规模偏小,内部结构水平较低,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差距较大,服务业尚未形成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一方面,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并且行业品种比较单一;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整体效益水平均偏低,并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刚刚起步,同位重叠现象比较严重,服务集群的网络性、关联性和创新性程度较低。
二、财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不足
(一)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辽宁省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政府财力方面,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相比,都显得较为薄弱。因此,有限的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到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尤其是财政资金使用分散,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使得有限的财政支出更加难以发挥其产业调整的作用。以辽宁省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为例,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从2006年的27.72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101.24亿元,但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并没有明显的扩大趋势,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导向不相吻合。同时,由于财政直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不仅规模小,而且存在财政资金投向分散,支持重点不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影响了财政科技投入资金作用的发挥。另外,对于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也不够,专项资金投入总量偏低,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年度投入额在2亿—3.4亿元左右,与发达省份相比明显过低。
(二)财政支持方式单一。从政策支持方式看,辽宁省财政支持方式显得较为单一。目前,对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整体上主要是运用财政补贴,而其他财政支持方式运用较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对于第三产业的支持,主要是贴息和以奖代补,政策受惠对象则以地方政府和新投资贷款项目为主,资助主体、类型、行业和规模等条件要求较高,对于众多中小微服务企业、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企业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由此导致服务集群产业链条延伸受限,地区服务业差距不断拉大。
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促进技术研究与开发,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支持企业创新与改造,引进新的技术,并且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手段,促进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是支持传统优势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是辽宁省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保住优势、持续增长,就必须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把自己原有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结合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二是对于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中小企业可以说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力军,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较大程度表现在中小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而中小企业又具有大量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所以应当通过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鼓励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可以降低失业率,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力军。因此,必须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应地,在财税政策上,要明确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如直接提供科技投资支持或津贴,或者允许企业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在税前列支、高新技术企业允许加速折旧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探索多样化扶持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一是加大财政直接投入力度,支持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和科技含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传统服务业改造的支持,通过对传统服务行业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的改造,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探索多样化财政扶持方式,支持服务业发展。从辽宁省实际出发,将服务业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有机结合。在现有财政政策基础上,构建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以税收优惠或减免为主要政策手段,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到服务业。细化现有的服务业专项政策,填补行业财政政策空白。
(四)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应根据辽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以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原则,制定有利于区域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制定针对中小型服务企业、符合省重点扶持的服务集群发展的财政政策,以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为原则,设立特色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以鼓励和支持各市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看好的服务集群,有利于引导地方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全域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