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措施,是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江苏省下文要求2020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徐州市泉山区作为县区级财政,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
预算绩效管理探索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构。2015年泉山区财政局成立了绩效评价科,配置了专业人员,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根据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了《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对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批复等作了明确规定。
(二)开展目标管理,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目标管理是有效用好财政资金的关键节点。2019年初,对金额500万元以上的部分财政专项支出进行预算绩效目标填报,共涉及民政局、文旅局、文教局、城管局、房管处、园林局、农水局、建设局8个部门13个专项,项目资金总额为30309.07万元。其中包括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自管小区及涉农社区环卫保洁市场全覆盖、绿地养护管理经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老旧小区外立面粉刷、全域旅游创建、两免一补、智慧校园、农水局重点工程款...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措施,是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江苏省下文要求2020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徐州市泉山区作为县区级财政,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
预算绩效管理探索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构。2015年泉山区财政局成立了绩效评价科,配置了专业人员,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根据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了《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对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批复等作了明确规定。
(二)开展目标管理,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目标管理是有效用好财政资金的关键节点。2019年初,对金额500万元以上的部分财政专项支出进行预算绩效目标填报,共涉及民政局、文旅局、文教局、城管局、房管处、园林局、农水局、建设局8个部门13个专项,项目资金总额为30309.07万元。其中包括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自管小区及涉农社区环卫保洁市场全覆盖、绿地养护管理经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老旧小区外立面粉刷、全域旅游创建、两免一补、智慧校园、农水局重点工程款、建设局重点工程款等专项资金。2019年,填报部门比2018年多了2家,项目数量由7个增加到13个,目标金额增加18378万元,增幅154%。无论是绩效目标公开的范围、个数,还是金额总量都有大幅增加。
(三)加强绩效目标动态监控,增强预算执行约束。在年初填报《预算绩效目标公开表》,将其作为拨付预算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在年中进行专项资金绩效跟踪,把绩效跟踪与加强当年预算执行、实施预算调整、优化项目管理结合起来。同时,人大利用预算联网监督、财政部门上报数据等,对绩效目标实行动态监控。
(四)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工作由区财政局牵头组织,采取部门自评价和财政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部门自评价由区级各部门按要求组织实施,财政再评价由区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相关业务科室分别组织实施。2018年度区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价资金总额为13831万元。2019年,开展2018年度区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资金总额为19853万元,比上年度增加4015万元,增长25.35%。

完善绩效管理建议
通过开展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绩效评价结果得到进一步应用,财政资金使用得到进一步规范。但由于目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还没有专门规范的法律法规,很多地方都在探索,缺乏统一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绩效管理监控有待进一步强化,“重分轻管、重支轻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亟需完善。
(一)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一是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围绕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成果运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二是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绩效指标框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办法等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三是健全预算绩效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完成专家库;推进政府购买第三方评价服务。建立并逐步完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将预算绩效目标及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嵌入预算编制软件系统,建立项目依据库、部门事权库,树立“重标准、建标准、用标准”的管理要求。
(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议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将一般公共预算全部纳入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开展绩效评估、目标、监控、评价、成果应用等工作;逐步覆盖到其他政府预算及其他各类资金,可先将社区培训专项资金、居家养老、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建设、道路维修和园林养护等项目列入试点,建立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绩效管理。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绩效管理队伍素质。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执行者,财政部门要自我施压,带领部门业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不仅要自己知道怎么做,还要能够让别人知道怎么做。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对绩效评价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以预算编制、绩效培训、重点评价碰头会等为契机加以强调,使绩效评价理念深入人心,积极争取各预算部门领导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
(四)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在部门预决算公开的同时,继续同步推进绩效目标、评价结果“双公开”,促使资金使用单位注重绩效,由“关注要钱”向“关注效果”转变,防止目标跑偏,资金脱靶。一是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的有机结合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列入人大、审计等部门的重点监督对象,予以监督。另外对于预算单位在绩效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督促落实整改,及时督促部门调整工作计划、绩效目标,加强部门财务管理,切实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完善绩效评价结果报送和公开机制,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结果的外部公开,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绩效评价问责机制。对于预算单位在预算资金的申请、监管、使用过程中,由于故意、过失等原因导致的预算资金无效或低效等情况,提出追究相应部门责任的建议。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