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浙江省纪委监委驻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浙江时提出的“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复工复产要化危为机”的要求作为政治监督首要任务,全力护航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财政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出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财政政策实施细则32个,安排疫情防控资金211亿元,兑现补助、减免、缓缴、返还等各类惠企资金1612亿元。
强担当 牢牢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
一是对厅党组适时提醒。利用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防疫工作专班会等契机,及时传达中央纪委和省纪委有关要求,提醒厅党组在非常时期应有非常作为,既要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出谋划策,强化政策储备和资金保障,又要注意防范财政收支平衡、社保基金运行等风险,发挥好财政在“两战”中的作用。
二是对业务部门跟进监督。先后调研社保处、企业处、金融处等9个部门20余次,了解掌握相关财政政策落实、资金拨付进度等情况,督促牵头业务部门尽快出台具体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与机关纪委协同联动。与省财政厅机关纪委建立情况每日通报...
浙江省纪委监委驻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浙江时提出的“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复工复产要化危为机”的要求作为政治监督首要任务,全力护航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财政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出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财政政策实施细则32个,安排疫情防控资金211亿元,兑现补助、减免、缓缴、返还等各类惠企资金1612亿元。
强担当 牢牢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
一是对厅党组适时提醒。利用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防疫工作专班会等契机,及时传达中央纪委和省纪委有关要求,提醒厅党组在非常时期应有非常作为,既要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出谋划策,强化政策储备和资金保障,又要注意防范财政收支平衡、社保基金运行等风险,发挥好财政在“两战”中的作用。
二是对业务部门跟进监督。先后调研社保处、企业处、金融处等9个部门20余次,了解掌握相关财政政策落实、资金拨付进度等情况,督促牵头业务部门尽快出台具体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与机关纪委协同联动。与省财政厅机关纪委建立情况每日通报、协同监督、定期研判、问题线索即知即报、监督建议即时反馈等五项机制,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机关自身防疫、财政防疫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4次。
严纪律 全程监督确保“火力”集中
一是确保政策细化到位。督促省财政厅密切关注财政部政策动态,积极研究浙江版财政政策方案,综合运用减税降费、政策性金融、专项资金、政府采购、政府债券等“五大政策工具”,以最大的惠企惠民力度对冲疫情影响。针对基层反映的个别政策专业性较强、主责部门不够明晰等问题,推动省厅制定出台政策落地流程图13张,明确政策适用对象、补贴比例、申报形式等内容,定期编发政策解释口径,让基层一看即懂、企业一目了然。
二是确保资金保障到位。推动省财政厅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足额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截至7月8日,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防控资金211亿元,已拨付209亿元,确保省内患者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落实落细减税、减费、减息、减租、减支“五减”政策,力争全年新增减负降本1500亿元。

三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推动省财政厅健全“三保”财力保障机制,兜牢县级“三保”底线,力争把疫情对基层财政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树立铁心过紧日子难日子的思想,落实好“保、优、延、减、稳”五字原则,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上半年全省减支281亿元,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六保”“六稳”等重点领域。
聚合力 创新方法提升“两战”精准度
一是实施清单式管理。督促省财政厅全面梳理党中央、国务院、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部署要求,及时形成工作任务、贯彻执行、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四张清单”,每周督查通报,严防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二是开展点穴式督导。认真分析研判省财政部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省纪委专项督导为契机,持续跟踪监督。下沉监督检查力量,会同省财政厅组织3个督查组,赴金华、衢州、台州等地进行重点督查,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将检查中发现的各地资金拨付进度不一、再贷款政策落实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向厅党组反馈,要求限期整改、补齐短板。
三是发挥综合监督优势。统筹派驻监督和审计监督,借助省审计厅的力量,督促开展疫情防控专项审计,发现配送物资资金结算进度缓慢、防疫物资采购款结算不够及时等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责任编辑 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