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入夏以来,湖南经历了1951年以来同期最长的无雨期,全省14个市州107个县市区受到旱情侵袭,湘潭、株洲、衡阳、娄底、邵阳、怀化等地出现较大旱情。针对形势严峻的旱情,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全面部署抗旱救灾工作。旱情就是命令,省财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大的民生工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为全省抗旱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筹措抗旱资金,未雨绸缪早准备
面对特大旱情,省财政厅第一时间启动抗旱救灾应急机制,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加强与抗旱救灾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筹措抗旱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4月份提早谋划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拨付1.16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费,用于支持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以及抗旱应急设施建设;7月30日,紧急拨付5000万元抗旱资金;8月5日,根据全省旱情发展态势,再次紧急拨付资金5000万元,支持全省抗旱救灾工作。
各地财政部门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尽力保障抗旱救灾资金需要。永州市财政局统筹调剂相关专项资金,截至...

今年入夏以来,湖南经历了1951年以来同期最长的无雨期,全省14个市州107个县市区受到旱情侵袭,湘潭、株洲、衡阳、娄底、邵阳、怀化等地出现较大旱情。针对形势严峻的旱情,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全面部署抗旱救灾工作。旱情就是命令,省财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大的民生工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为全省抗旱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筹措抗旱资金,未雨绸缪早准备
面对特大旱情,省财政厅第一时间启动抗旱救灾应急机制,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加强与抗旱救灾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筹措抗旱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4月份提早谋划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拨付1.16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费,用于支持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以及抗旱应急设施建设;7月30日,紧急拨付5000万元抗旱资金;8月5日,根据全省旱情发展态势,再次紧急拨付资金5000万元,支持全省抗旱救灾工作。
各地财政部门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尽力保障抗旱救灾资金需要。永州市财政局统筹调剂相关专项资金,截至8月10日,已筹集抗旱救灾资金3405万元,并及时通过不同渠道下拨到各受灾县区。长沙市财政局紧急下拨抗旱救灾专款2000万元,其中,1600万元用于抗旱救灾补助,补贴到各区县(市)抗旱队的抽水油料费、设置购置费、电费等;400万元用于干枯农作物绝种面积改种农作物购买种子种苗的补助。新化县、桂阳县累计投入各类抗旱资金都达到1200余万元。财政资金的及时投入,确保了抗旱救灾工作顺利开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严格资金管理,确保抗旱资金用在刀刃上
资金到位后,有效管理,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是关键。省财政厅下发通知要求严格按照《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管理办法》,加强抗旱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地财政部门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资金的监管。平江县对抗旱专项资金做到统筹安排、及时拨付、随到随办,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平台,直接核拨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专户,加快支出进度;严格落实抗旱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制度,严格审查资金使用情况,全力防范资金风险,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新晃县财政明确要求抗旱救灾资金专账核算、专项使用,并要求预留的抗旱救灾资金要严格按照专项管理。通道县抗旱资金做到两个“必须”:一是必须保证抗旱救灾资金到账后钱不过夜,立即拨付到相关部门;二是必须严格按照各级抗旱救灾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抗旱救灾资金的兑付工作,严格抗旱救灾资金使用手续办理,确保抗旱救灾资金支付依据充分、手续完备。
促查勘快理赔,农业保险稳民心
旱情发生后,各地财政部门积极组织农业保险公司做好灾情核定,积极查勘理赔,补偿旱灾损失,稳定民心。为确保受灾地区理赔资金充足,省财政厅迅速拨付中央和省级财政保费补贴10.57亿元,并要求市县财政根据承保进度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当地承保公司。
7月28日,省财政厅组织人保、中华两家保险公司召开了农险抗旱救灾紧急部署工作会,两家保险公司省、市、县三级机构均成立了抗旱救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将抗旱理赔工作作为当前首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开展查勘理赔工作。截至8月31日,两家公司共派出13117次查勘车辆,66142余查勘定损人次,分赴各个受灾地区进行旱灾查勘定损。
开辟农业保险旱灾理赔“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一律简化理赔流程,快速赔付,做到不惜赔、不拖赔、不无故拒赔。如湘潭县对水稻保险理赔工作开展督查,杜绝惜赔、少赔、拖赔或截留、挤占、挪用理赔资金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严格赔付资金程序,通过“一卡通”将理赔资金支付到受灾农户手中,并且张榜公布。8月中旬,绝大部分旱灾赔款已支付到位,投保农户得以尽快恢复生产。
支持各地水利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防范旱涝灾害,更重要的是水利设施平时的建设维护。近几年来,湖南财政部门未雨绸缪,积极支持水利建设,通过病险水库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措施,有效地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在今年应对旱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从2009年实施以来,湖南省共实施4批7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累计投资超过32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5.18亿元,项目共完成配套和改造小型渠道1.2万余公里,新建和改造渠系建筑物近5万处,新建和整治塘坝近1万处,新建和整治引水堰闸2000余处,新建和改造小型泵站近1600处,建设低压管道、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6万余亩。大力推进国土整治项目实施,2010—2012年,省财政筹措资金100.61亿元,支持全省共实施国土整治项目893个,项目覆盖面积33.46万公顷,新增耕地1.99万公顷。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近五年来省财政共投入资金49.1亿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面积553万亩。此次旱灾中,湖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让500万亩农作物大旱之年免受大灾。另外,自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来,2009—2012年,省财政共筹措资金45.41亿元,实施项目7.6万个,其中水利项目投入17.18亿元,实施项目3.61万个,大大提升了乡村防灾抗灾能力。
各地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宜章县本着“未旱忧旱时,无灾抓水利”的理念,2009年来大力整合小农水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各类资金,倾斜安排病险水库加固、农村人饮安全建设、山塘清淤等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全县共投入2亿余元,建设、维护大小水利设施2万余处,有效灌溉面积19.68万亩,极大地缓解了旱情。洞口县自2009年以来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12785万元,先后实施了南水、石桥等4个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和南泥、光冲等4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排灌自如、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灌溉新格局。溆浦县近三年来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对水利投入总额达4500万元,使昔日8.9万亩“天水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财
责任编辑 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