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财政局在财政工作的实践中,自觉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较好地践行了理财为民的理念,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推动了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一种常态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群众需求,了解群众疾苦,才能做到决策措施合实情、顺民意,更好地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株洲市财政局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主题,组织机关干部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让密切联系群众成为一种常态。
变“坐机关”为“走基层”。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干部都是从“家门”进“校门”再入“机关门”的,对基层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针对这个情况,株洲市财政局以局机关各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干部从机关走到基层去,把群众当“老师”,把基层当“课堂”,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并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做好工作。“走基层”活动使干部切身体验了基层工作的实际,倾听了基层群众的声音,感受了基层群众的冷暖,了解到了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帮助解决什么,并从中受到了教育,懂得了如何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真正需要照耀的地方,从而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
变“重说教”为“办实事”。不下基层是官僚主义,下基层不解决问题是形式主义。近些年,株洲市财政局组织干部下农村、入社区、进企业,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农村,开展了“联一乡、促一村、帮一户”帮扶活动,共资助特困家庭40余户,为帮扶点争取筹措资金200余万元,修复和硬化公路20余公里,修复水利设施10余公里;在社区,开展了“走基层、大帮扶、献爱心”活动,局里的党员干部与104户特困家庭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送去干部自己捐赠的各类物资约合16.7万元,筹集资金30.6万元帮助解决了92户帮扶对象的就业、就学、就医和住房保障问题;在企业,开展了“联系困难企业、联系困难职工”的“双联”活动,坚持每年为“双联”单位至少解决1个实际问题,节假日安排干部走访慰问,累计救助特困职工2000多人次,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变“背靠背”为“面对面”。预算单位是财政部门直接服务的对象。株洲市财政局先后开展了“服务质量提升年”、“上机关、听意见、转作风”等活动,以“服务生”的姿态,上预算单位了解实情、听取意见,做到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热情服务。几年来,对预算单位走访率达100%,通过实地、深入了解情况,帮预算单位解决了上百个困难和问题。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形象地说:“没想到‘财神爷’也会主动找上门来。”

二、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一种责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一切为了群众,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部门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的重要使命,顺应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关切,满足群众需求,是财政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株洲市财政局牢记使命与责任,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彰显民生财政理念。在市委、市政府“民生优先”战略的指引下,牢固树立“财为民所理、财为民所用”的思想。在分配理念上,提出财政保障重点要由“保运转”向“保民生”转变;在具体操作上,提出“三个优先”原则,即对于民生资金,坚持“预算优先立项、追加优先安排、拨付优先到位”。2012年,株洲市直接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152亿元,是2007年的3.3倍。五年累计民生支出达540余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近70%。
健全民生保障机制。株洲市财政局一直把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这几年民生财政保障机制越来越健全,保障范围越来越宽,保障标准越来越高。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田灌溉用水“政府买单”,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支持在全市铺开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制度安排上实现“全民养老保险”;将城区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由2007年的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2013年的400元,始终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也由2007年的8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
打造民生保障亮点。现阶段,有限的财力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资金有限,事业无限”的矛盾始终存在。但为了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株洲市财政局提出了“有心、有钱、有办法”,那就是只要市委、市政府要求要办的民生实事,只要是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财政总要想方设法确保资金到位,努力使公共财政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群众。比如:投入3000万元全面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改造,给了孩子们一个清洁安全的运动场所;为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状况,分三年共投入3000万元提质改造了54个城区农贸市场;分三年共投入3000万元支持了城镇标准蔬菜基地建设,让群众吃上放心的蔬菜;分三年共投入6000万元支持“公交电动化三年行动计划”,将城区627台燃油公交车全部置换为电动公交车;投入3.7亿元实行“一元公交”财政补贴;投入1.85亿元支持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等等。这些“亮点民生”的投入,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
三、把紧紧依靠群众作为一种力量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紧紧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近年来,株洲市财政局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自觉贯彻群众路线,使财政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理财观念得以创新。通过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了智慧、开阔了视野,思维方式也发生大的变化,能够跳出财政看财政,把财政工作融入到全局中来思考、来定位、来把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几年,为了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株洲市财政局不断创新理财观念,以敢于担当的勇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财理念,并付诸于实践。如:财政工作要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向“有多少事尽力筹多少钱”转变,财政保障重点要由“保运转”向“保民生”转变,财政支出管理要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变等等。这些观念的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新路子。
干部作风得以转变。通过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了解了民情、收获了感悟,干部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实现了由“被动落实”向“主动服务”的转变,“理财让公众放心,服务让社会满意”这一理念正日益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通过贯彻群众路线,株洲市财政局从群众中赢得口碑、得到了认可,在近几年的政绩考核、行风评议和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始终名列前茅。财
(作者为湖南省株洲市财政局局长)
责任编辑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