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河北省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之一,开始施行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冀州市借助政策机遇,积极引导全市农民筹资筹劳,大力开展村级公益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全市392个行政村近20万农民从中受益。冀州市周村镇北曹庄村就是众多受益村庄中的一个。
北曹庄村人口592人,耕地面积1460亩,没有企业,是一个完全靠天吃饭的“农业村”。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尚且不足2000元。村里也没有一条像样儿的路,从大街到小胡同都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柴禾、杂物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机井年久失修,水质差不说,还经常断流,为此村民还得到别的村去挑水吃。
近年来,为了改变贫穷的状况,村民动了许多脑筋,他们种植果树、搞特色养殖,下了不少功夫,生活开始有了些起色。但是,由于进村出村的路不好走,收购商不愿到村里来,为了能及时把自家的农产品卖出去,很多村民只能按收购商要求,用自行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一趟一趟地将农产品送到大公路去,然后才能装上收购商的大车,费时费力不说,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制约了收入增长速度。
其实,北曹庄村距离106国道只有2公里,具有较好的交通优势。近几年,附近几个挨着国道的村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搞企业、跑运输,发展步伐明显比北曹庄村快了许多。与发展较快的邻村比起来,路难走、环境差成了制约北曹庄村快速发展的最大阻碍。为此,村民急切盼望能够摆脱这种境况,让自己的生活尽快富起来、好起来。
2008年,河北省成为全国施行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4个试点之一。为引导全市农民筹资筹劳,大力开展村级公益项目建设,冀州市财政局联合农牧局组织实施了惠农政策培训班。村支书记赵金维参加完培训班兴奋地说:“村里建设公益事业,个人出一半,国家补一半。有了这样的政策,无论干什么项目,筹钱都不再那么费劲了。我找到了带领大家伙追求幸福生活的支点。”
为了找准村情民意与国家政策的最佳对接点,周村镇财政所会同村两委班子,一方面运用村务公开栏、宣传标语、广播、公开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另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力争把村级公益项目建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经过实地查看、走访,全体村民一致认为应该首先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决定了的事就要干,干就要干好。为了不让自来水改造工程留下“后遗症”,村干部及时向周村镇党委政府和财政所反映情况,并邀请有关部门对管道改造进行了指导,制定了三年建设方案。2008年,北曹庄村自筹资金11640元,申请财政奖补11640元,把自来水管道铺到每户村民家中。2009年,自筹资金11800元,申请奖补11800元,对全村所有的旧管道进行了维修更换。2010年,又自筹资金11840元,申请奖补11840元,更换了机井配套设备,饮水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吃水问题彻底实现了“三年大变样”。
吃水问题解决了,修路问题开始被村民提上了议事日程。村里有那么多坑坑洼洼的路,先修哪一条,后修哪一条,修多宽,修多长,从谁家门口过,村民都在暗暗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了让村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村委会邀请财政所相关人员来村里举办了一期惠民政策知识讲座。原来一事一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政策明白了,干劲就足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开始打起“大算盘”来了:先修建村内连接106国道的道路,打通了影响通行的“咽喉要道”,再按照轻重缓急办别的村级公益事业。2011年,北曹庄村被冀州市列为首批省级示范村,修路的资金终于有了着落。在3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的带动下,村民很快就将自筹11840元落实到位。经过20多天的紧张施工,一条长980米,宽3.5米的街道顺利竣工。紧接着,他们趁热打铁,着手开展了村容村貌专项整治,对乱堆乱放的柴禾进行清理,对生活垃圾进行清除,对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进行拆除,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定期清扫村内垃圾,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
过去,北曹庄村集体账目混乱、会计说不清、群众看不懂,村里也没有村民理财小组,加上村干部办事缺乏与群众沟通,影响了干群关系,许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村级一事一议公益项目建设开展以来,村干部明白了一个道理:要真心为老百姓办事,就必须让村民知道村里有多少钱,钱都花在哪儿了。如果每一笔钱花的都是“雾里看花”,领导班子就得不到村民支持。于是他们成立了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公开了村里财务账簿,广泛接受村民监督。
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过程中,为让资金使用公开透明,村干部将资金支出全部交由村民主理财小组管理,由村民主监督小组负责全程监督,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他们只干事、不管钱。这一系列举动拉近了干群关系,让村民对村干部的看法有了180度的转变。从那时以后,村民都愿拿村干部当作知心人,有话都愿意跟村干部说,有苦都愿跟村干部诉,有事愿意跟村干部讲。
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也要跟着提高。围绕建成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北曹庄村将村委会的地面、墙面、门窗进行改造,建成了冀州市首批农村书屋。1100多册图书涉及文化、生活、科技、健康、教育等多个类别,极大地满足了百姓的求知需求。
看到一事一议给村里带来的好处,退休教师任得勋主动请缨,当起了义务图书管理员。他不仅精心保管着每一本图书,还自行制定了完善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及“农家书屋借阅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方便村民阅读,他整理出100册最为实用、贴近生活的图书重点向村民推荐。为了培养村民的读书习惯,任志忠利用节假日开展知识竞赛、书谜竞猜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还建议村委班子邀请种植和养殖经验丰富的示范户给村民介绍经验,交流心得,增强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同时,他利用自己学习到的法制知识,及时化解农村各类矛盾和纠纷50多件,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公认的调解能手。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通过一事一议公益项目建设,村子变靓了,村民的腰板挺直了,说话的底气足了;村里人纷纷走出去,感受到了外界的新变化,创业致富的想法更强烈了。村里建起了工业园区,已吸引17家企业入驻,其中投资5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9家,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发展养羊专业户8家,常年存栏量保持在400只左右。2011年,北曹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5600元,村民腰包鼓了,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财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