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南市共辖141个乡镇(办),4538个村,总人口60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9.98万人。近年来,济南市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2011—2012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奖补资金5.78亿元,项目总投资达10.4亿元,共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703个,惠及村民逾150万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不仅解决了村容村貌的“脏乱差”,实现了“美亮净”,而且还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精气神”,促进了农民文化生活的发展繁荣,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项目的管护机制尚未建立,村级经济基础薄弱,项目后续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如何做好一事一议奖补项目的管护,如何建立村级公益事业的长效机制,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机制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要让农民得到最大的实惠,为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是提高村干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因为村干部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要使村干部明确政策要求,自觉地把项目建设和维护放在改善民生、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高度,深刻领会这项措施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负责落实,防止出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二)加大宣传力度,培养村民参与管护意识。建立奖补项目管护机制,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因此要高度重视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致群众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做到政策宣传进村、入户、到人,广泛深入地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重要意义,培育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通过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和村规民约等形式,宣传和引导群众自觉维护村级公益设施,增强村民的管理维护意识,达成爱工程、管工程、护工程的共识,管好用好村级公益事业设施,营造良好的管护氛围。
(三)加强制度建设,明确管护责任。项目竣工后,在验收过程中,必须有村干部、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或受益群众3—5人参加,确保工程质量结果公正、真实,凡项目建设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一律取消奖补资格。通过验收后,必须组织人员,召开奖补项目管护工作会议,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成立管护机构,落实并培训管护人员,细化管护措施,建立健全管理养护制度和村规民约,真正做到制度规范、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一是遵循“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均负有建后管护的责任和义务。二是明确公益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由村级组织负责管理和养护。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对现有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可通过承包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三是认真执行项目管护标准,可采取村委会组织村民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等。
(四)强化督促检查,注重实效。一是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推荐觉悟高、责任心强的老同志为项目管护督查组成员,每月定期对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养护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评比通报。二是制定考核标准,奖优罚劣。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各村委会制定考核标准,按照规定标准对管护人员进行考核,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对于各项管理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的管护人员,按约定给予相应的报酬和一定的奖励;对于未完成各项管理指标,甚至造成项目有一定损失的,扣发报酬并责令其赔偿损失,采取措施限期补救;对不能达标的管护人员,要予以撤换;对于管护人员玩忽职守,不遵守管护制度和管护规程,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要追究责任,予以适当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二、积极筹措资金,探索建立村级公益事业长效机制
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农村公益事业长期稳定发展和良性运转的必要前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为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突破口,其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管理都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只有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了,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才能落到实处;而项目建成并维护管理好,也能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当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虽然使村级公益事业得到了基本的改观,“输血”成效显现,但“造血”机制尚未建立。大多数村由于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每年拿出相应的资金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的维护,还是很困难的。在目前情况下,随着奖补项目越建越多,可能会有村里负担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出现。对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维护,政府还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扶上马,再送一程。一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的维护。数额可参照每村人口的数量或奖补项目的建设规模,采用转移支付方式实现。二是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持续增加。支持当地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使其成为村集体经济重要的收入来源。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种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如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农业生态综合治理等,各区县可以抓住机遇,用足政策,扶持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之间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调动、引导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牵头创办有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以此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建设和维护资金。三是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蓄水池”。财政先投入一笔启动资金扶持村级实体企业发展,村级实体企业发展的收益每年按一定比例汇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蓄水池”,当村集体经济、公益事业建设需要资金支持时,再从“蓄水池”中支取。四是支持社会捐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对捐助村级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士,要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他们无私奉献的事迹,从精神上给予表彰,树立一批典型,吸引社会各界积极捐助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
责任编辑 李永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