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威县围绕“科学发展、赶先进位”这一总体目标,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通过用好贷款贴息、吸引金融资金、优化环境建设等方式支持工业突破战略,用小财政撬动大发展,实现了培源壮财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2012年,威县完成生产总值47亿元,是2008年的1.7倍;全部财政收入3.14亿元,是2008年的3.8倍,同比增长39.1%,增速居邢台市第一。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6亿元,是2008年的4.9倍;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是2008年的1.8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72元,是2009年的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05元,是2008年的1.5倍。威县从一个经济弱县迅速成长发展的模式被誉为“威县模式”。
筑巢引凤,搭建发展平台。为了给城市建设筹集资金,威县积极探索BT、BOT等融资模式。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城建投资68亿元,实施226项单体工程,新修道路85公里,是建国以来至2008年县城修建道路的3倍,建成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31平方公里,增强了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纳力、承载力。县城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19.2亿元,实施了路网、供电、污水处理厂、绿化亮化等工程,21平方公里实现“十一通一平”,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38家,2011年2月成功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承接项目转移、实施工业突破搭建了大平台。
放水养鱼,培育壮大财源。一是壮大产业、扶持企业。威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大对重点企业奖补和扶持力度。支持做强企业,对投资规模大、纳税贡献多、高新技术项目等企业进行奖补扶持。三年多来共奖励扶持资金近千万元,激发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保证了财政增收的稳定性、持续性。二是鼓励创优创名。支持鼓励企业创名牌、增效益,对获全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中小企业,除省市奖励外,县政府再奖励10万元;获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的,县政府再奖励5万元。三年多来,新增省著名商标8件、总数达到11件,市知名商标28件,2012年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省优质产品、省中小企业名牌分别达到1项、4项、14项。三是提升融资能力。财政累计注入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900万元,担保能力达到5000万元以上。省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与威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引进中国银行、邢台银行等分支机构,新成立了燕汇、昊盛两家担保公司,胜达、富民科技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拓宽了融资渠道,扩大了信贷规模。制定出台《金融机构和投资担保机构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的奖励办法》,调动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建立财税考核机制和经济开发区税收分成机制,将各乡镇税收完成情况与经费、奖励挂钩,将一般纳税人增减变化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调动了乡镇和开发区培源壮财的积极性。
创优环境,打造竞争优势。为改善发展环境,打造核心竞争力,威县加强软环境建设,倾力打造四个“最”。一是政策最宽松。及时出台企业用工保障、外商权益保护、融资平台搭建等政策,打造了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服务最优质。健全行政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机制,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并联审批、代办帮办等制度,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维权最有力。严厉打击村霸、路霸、料霸等行为,保护客商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投资1200万元实施“天网工程”,在邢台市率先建成覆盖城区和主要道路的监控网络,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2011年,威县被评为邢台市唯一的“全省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县”。四是市场最有序。强力推进“诚信威县”建设,分部门、企业、行业、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健全信息归集使用管理机制,营造了诚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浓厚氛围。
善于借力,助推转型升级。近年来,为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威县财政、工信、发改、扶贫、农业等部门通力协作,加大上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2010年以来,中央和省下达企业发展扶持资金6748万元,其中农产品流通资金486.6万元,中小微企业发展、技术改造资金781万元,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环保节能资金3950万元,其它扶持资金1530万元。这些资金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是带活商贸流通。三年来,威县共提供支持资金380多万元,促进了泰和商城、田德丰农资等20多家企业发展壮大,带动了第三产业,繁荣活跃了消费市场,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二是促进节能减排。威县实施了投资3亿元的集中供热工程,成为邢台市唯一县城集中供热的县份;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行,保证了污水的达标排放;一批企业实施了节能减排项目,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三是推进企业升级。威县财政投入扶持资金1300多万元,帮助华新、威力等一批企业技改扩能、晋档升级。比如,华威公司利用扶持资金,连续开发新产品、申请国家专利,争创省著名品牌,扩大销售网络,实现与知名汽车企业的合作配套,2012年又投资2亿元在经济开发区新上汽车定速巡航器、LED灯等项目,目前一期已基本建成。四是发展高新产业。三年来,通过利用扶持资金,电子信息、汽车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培育壮大。海纳电子、路坤新能源清洁车、美达空调、艾德LED灯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同时,为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威县通过利用扶持资金,威力汽车零部件、百胜橡胶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特色日益形成,常庄、梨园屯2个创辅基地,分别被评为省级四星、省级三星创辅基地,有力带动了产业聚集。五是助推现代农业。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宏博牧业、冀南瓜菜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了扩能增效。密州香食品公司利用扶持资金,在扩大规模同时,正在谋划占地200亩的二期工程,将山东企业总部迁到威县。财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