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苏省常州市各级财政部门以强化信息化理念为基础,以确保数据和信息安全为前提,以辖市(区)镇(街道)财政内网连接、乡镇财政局域网建设、主要业务系统应用和数据集中为重点,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为抓手,加强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设路径:一二三四
(一)“一盘棋”布局。在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常州市积极贯彻省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召开了全市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市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内容和步骤。
在建设中注重实现信息共享,注重提升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效益,把握好“统筹同步、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确保安全”四个环节。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与各辖市区财政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业务、技术、安全三个方面的规范建设同步实施,辖市(区)镇(街道)内网连接与乡镇财政局域网同步建设,系统应用与数据、系统的集中统一托管同步谋划。按照先网络连通、后系统应用和数据集中的顺序,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结合当地乡镇财政的实际情况,统筹谋划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同时,将数据安全始终放在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做好...
江苏省常州市各级财政部门以强化信息化理念为基础,以确保数据和信息安全为前提,以辖市(区)镇(街道)财政内网连接、乡镇财政局域网建设、主要业务系统应用和数据集中为重点,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为抓手,加强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设路径:一二三四
(一)“一盘棋”布局。在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常州市积极贯彻省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召开了全市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市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内容和步骤。
在建设中注重实现信息共享,注重提升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效益,把握好“统筹同步、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确保安全”四个环节。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与各辖市区财政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业务、技术、安全三个方面的规范建设同步实施,辖市(区)镇(街道)内网连接与乡镇财政局域网同步建设,系统应用与数据、系统的集中统一托管同步谋划。按照先网络连通、后系统应用和数据集中的顺序,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结合当地乡镇财政的实际情况,统筹谋划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同时,将数据安全始终放在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做好保密工作,实现财政专网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完全的内外网物理隔离,确保信息网络安全高效运行。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用三年时间,逐步建立起渠道通畅、程序规范、运行高效、数据安全的省、市、区、镇一体的信息化运行机制,将信息技术融入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实现全市乡镇财政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两个到位”实现升级改造。一是辖市(区)镇(街道)财政内部网络连接以及与财政专网全面连通工作到位。财政专网是财政各项管理应用系统运行的“高速公路”,实现财政专网连接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财政全局工作具有深远影响。虽然前几年,常州各地都进行了乡镇财政内网线路建设,但有的地区仍未能完全满足物理隔离要求,部分地区仍未实现与财政内网连通。为此,常州市全面实施了乡镇内网专线的改造升级工作,为加快进度,由市局统一与电信签订合同,整体推进并完成了区镇财政72条光纤链路的改造,各乡镇财政所(分局)实现了与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二是乡镇财政局域网建设到位。乡镇财政局域网建设是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平台。在省、市、县已经全面建立局域网的情况下,常州市建立并完善了乡镇财政内部网络,全面实现乡镇财政所有工作人员通过交换机连接,并与辖市区财政局域网实现连通,形成了辖市(区)镇(街道)一体的乡镇财政信息系统网络。
(三)“三个统一”实现标准化、一体化。一是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2.0版)的通知》要求,常州市财政局逐步对乡镇财政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梳理和规范,并集中统一存放在辖市区财政,努力实现乡镇数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二是建立统一的一体化业务应用系统。辖市区财政结合各自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的规划,统筹乡镇财政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乡镇一体化业务应用系统,系统架构由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逐步向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过渡。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为基础,逐步对工资统发、非税收缴、资产管理、资金监管、重点项目的绩效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乡镇财政主要业务实行信息化管理,达到操作规范、运行高效、资金安全、制衡有力的目标要求。三是建立统一的乡镇工作平台。把所有业务应用整合集成在统一的工作平台上,建立统一的身份授权管理系统,实现单点登录集中访问模式,简化操作流程,每个乡镇财政工作人员根据其职责及权限,在统一的工作平台上完成日常办公和业务处理。
(四)“四项措施”保障安全。安全是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为保障财政业务专网和乡镇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各乡镇财政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工作,强化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责任到人。一是全面安装集成的网络安全防御设备(UTM)。市财政按照规范和标准,统一设计,集中采购,为58个乡镇财政所63个点统一安装网络集成安全设备。二是提高乡镇财政信息系统运行主机系统安全运行的稳定性。主机系统采用双机热备方式,并建立了应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业务处理不中断。三是做好乡镇财政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工作。把乡镇财政数据的备份纳入各辖市区财政局的备份体系,减少设备资金的重复投入,提高财政信息系统的绩效。四是按照保密要求制定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内外网终端设备使用、维修、报废等流程,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

“信息方舟”:四三二一
(一)财政信息网架构合理健全,四方畅通。目前,常州市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从省到乡镇财政实现了内网纵向畅通,全市拥有乡镇财政信息点580多个,成为各级财政业务处理、文件传输、信息反馈等内部正常运转的主要平台。辖市区、乡镇财政均与预算单位、银行等实现了外部横向互联,提高了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财政管理的透明度。
(二)三地财政信息化建设各具特色,运转高效。常州市财政信息网设立了“乡镇财政”专栏,及时发布乡镇财政动态、先进做法等。金坛市完成了县乡财政信息一体化省级试点,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系统平稳运行,提高服务、加强监管、辅助决策效果明显。武进区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规范乡镇财政信息系统操作,并建立了覆盖全区乡镇财政的视频会议和音频电话系统,2012年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召开的各种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参与人数达800多人次。溧阳市加强乡镇财政信息数据的分析,实时反映财政资金运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三)财政业务“科学+精细”。实现了乡镇财政从预算编制到资金拨付财政主要业务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业务操作更加规范,提升了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了乡镇财政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数据自动化管理,保证了财务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合法性,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县乡一体”。通过县乡财政一体化建设和应用,实现了业务数据实时共享,信息送达更加精准,为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据初步统计,2012年,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试点县通过信息化平台传送信息超千条,纳入监管金额超25亿元。财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