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贵州财政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着力“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08年以来,全省财政总收入从672.8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44.48亿元,年均增长24.2%,比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6.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从347.8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14.05亿元,年均增长28.9%;公共财政支出从1053.79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2752.90亿元,年均增长28.2%,比全国地方财政支出年均增幅高5.4个百分点,为贵州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是,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贵州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长期低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贵州省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奋力追赶,努力保持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贵州省以往的发展速度,全力做大经济总量,逐步缩小与发达省区的差距。另一方面,要在发展中根本解决耗能高、产业链短、结构不合理等发展方式粗放、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贵州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合理有序安排财政支出,着力加大对基层和民生的保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尽快增强财政实力,大力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实现现阶段贵州的“中国梦”——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统筹推进财源建设支持经济发展
立足于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大力培植和壮大财源,拓展财政收支规模,努力确保未来五年全省公共财政收入每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为支持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以积极支持贵安新区和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政策措施和奖励机制,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领域,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和工业项目建设力度,以园区经济带动工业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中小城镇建设发展。
确保省委省政府重大发展战略有序实施
全力保障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实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以支持构建省重点发展平台建设为载体,努力为全省构建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具有山区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面向基层面向民生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助推科学发展的动力支撑、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保障等“六大体系”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深化省以下财税体制改革
着力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省直管县范围和体制关系,完善省市县三级规范、明晰的主体税收分享体制和税收征管制度,规范省市县收入划分,明确市县支出责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省级支持各地专项资金分配办法和相关奖励激励政策。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跟踪监控,督促各地把投资规模和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大力支持工业化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
全面落实促进工业强省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重点支持100个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全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继续落实“3个15万元”政策,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创新科技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投资科技成果转化,为全省“四化同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支持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县以下延伸,重点支持100个城市综合体和10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快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攻坚步伐
大力支持以茶叶、畜牧、精品果业等山地现代农业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打造100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充分利用融资平台和筹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政策,切实支持实施民生水利建设。财政扶贫投入增量重点用于武陵山、乌蒙山、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积极推进15万人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实施。
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落实节能减排财政扶持政策和资金保障,以贵阳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项目为重点,支持培育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打造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围绕长江、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继续支持实施78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
扎实推进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
坚持“三个不能代替”,突出“三个核心指标”,配合相关部门完善建设总体规划,细化年度工作目标,以保障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预算支出为重点,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积极争取中央持续加大对贵州省民生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城镇人口、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四个比重”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财
贵州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合理有序安排财政支出,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尽快增强财政实力,为实现现阶段贵州的“中国梦”——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