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1 作者:刘斌樑 (作者单位: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大]
[中]
[小]
摘要:
“精神”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观念。“财政精神”代表着财政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新时期财政精神”是财政先进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财政化的最新成果,是全体财政人长期实践积淀形成的高尚品质,是财政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的综合反映,其内在属性应包括:
(一)政治性——体现党、国家、人民对财政的根本要求
财政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财政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对财政的政治要求,必须执法为民,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是财政的天职;“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意识是全体财政人须永远坚守的信条。因此,作为反映财政人实践活动的财政精神,政治性是根本属性。
(二)先进性——代表财政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质理论衍生物,财政精神一方面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必须紧密联系财政实际,探求和总结财政工作规律,形成和发展科学理...
“精神”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观念。“财政精神”代表着财政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新时期财政精神”是财政先进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财政化的最新成果,是全体财政人长期实践积淀形成的高尚品质,是财政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的综合反映,其内在属性应包括:
(一)政治性——体现党、国家、人民对财政的根本要求
财政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财政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对财政的政治要求,必须执法为民,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是财政的天职;“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意识是全体财政人须永远坚守的信条。因此,作为反映财政人实践活动的财政精神,政治性是根本属性。
(二)先进性——代表财政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质理论衍生物,财政精神一方面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必须紧密联系财政实际,探求和总结财政工作规律,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财理念,为把我国财政建设成为科学、文明、高效、廉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财政提供强大的内源驱动力。因此,财政精神必须具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功能。
(三)行业性——展现新时期财政鲜明的行业特点
财政是国家行政机关,坚守32字的公务员精神是财政精神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财政作为党和政府宏观调控经济运行和均衡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着力打造经济和社会公平的平台问题上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任,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高要求。因此,财政精神必须体现财政行业特点,大力提倡“公正廉洁、严谨高效”的财政职业道德,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时代性——具有与时俱进、适应发展的理论品质
新中国财政成立至今,因为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工作方针经历了四次变化。这充分说明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大局,适时调整工作指导思想。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财政在经济建设、民生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财政精神的演变必须顺时而动,迎潮而上,开拓创新,展现伟大时代的精神面貌。
(五)传承性——显示一脉相承、扬弃吸收的前进轨迹
财政精神是发展的,但并不意味着忘记过去、与历史割绝。新中国的财政历经沧桑,经过一代代财政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许多催人奋进的光荣传统,激励着财政人爱岗敬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做忠诚的理财人。新时期财政精神是一个开放体系,在传承基本信念的同时,科学分析经验教训,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可供借鉴的文明成果,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理财理念,引领全体财政人又好又快地建设公共财政。
新时期财政精神是科学理财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财政精神的内在属性决定了财政精神以“忠诚”为内核,并围绕“忠诚”延伸和展开丰富的内涵,即“无私”的奉献精神、“廉洁”的自律精神、“严谨”的法治精神和“务实”的唯真精神。新时期财政精神正在并将继续引领财政事业科学发展、无往不胜。
(一)“忠诚”是新时期财政精神的内核
政治性是财政精神的根本属性,她要求全体财政人必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服从命令听指挥,正确履行财政职能;她要求财政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忠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维护并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忠诚”体现了财政的职能定位和存在意义,是着力建设民生型、服务型、阳光型财政的内在要求,是检验财政服务大局、围绕中心工作的根本尺度。
(二)新时期财政精神的丰富内涵
“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是建设服务型财政的思想基础。无私是为国家、为人民办事而不计较报酬、不讲回报,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倡导的高尚行为。新中国财政建立以来,涌现了许许多多大局为重、爱岗敬业、勇于拼搏、无私奉献的典型,他们勇挑重担,义无反顾,以饱满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很好地体现了财政的优良素质。新时期财政人应认真学习和发扬财政人一贯秉持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艰苦奋斗精神,立足平凡工作岗位,不懈努力、不畏艰险、知难而上,将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转化为无私奉献的自觉行为。
“廉洁”的自律精神。这是建设阳光型财政的内在要求。廉洁的释义是“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领导干部从政为官之基、安身立命之本。党和人民把关乎庶政的重大财权赋予我们,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我们要始终牢记并忠实践行“清正廉洁”的要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内不愧于心,外不愧于民,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当好先锋、作出表率,为促进我国发展、造福我国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严谨”的法治精神。这是建设民生型财政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法治建设,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法治观念、依法行政的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经济决定财政,这必然要求中国走法治财政之路。我国目前已经在预算、税收、国有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在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监督、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法治财政建设向纵深推进,财政部门对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办事的要求必将更科学、更严谨。科学严谨的财政法治精神必将成为人们依法理财的一种信念。
“务实”的唯真精神。这是全面推进财政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财政干部,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求真务实成为行动的准则,贯穿和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把理财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一件一件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惠及群众。只有务实精神不断迸发,唯实是务、所务必实的观念不断增强,促进财政人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普遍推崇,公共、民生、阳光、服务的理性精神才能成为广泛共识并逐步转化为实际成果。财
责任编辑 李永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