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精神,笔者已撰文刊发在近期出版的《财务与会计》(理财版)上,文中提出的财政精神表述语为:使命奉献、务实严谨、创新高效、服务廉明。近些天又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思考,觉得上述四句、十六字虽然含义丰富,能大体体现对财政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时代精神的培育等方面的要求,但尚不够简洁、明快,“标识性”不足。经过进一步提炼,笔者认为财政精神可用以下四个核心词、八个字表述:大局、科学、精细、廉明。
大局财政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财政作为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方面,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财政工作必须讲政治,而这个讲政治首先表现在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数字里面有政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可以说,财政数字就是国家政策的货币表现。只有从全局的高度来决定数字,才能科学地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前提,也是财政人应有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大局一词,可以涵盖责任、使命、服务、民本等等概念,包容性和解读性均较强。如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及财政部门所属各单位、各业务环节,所面对大局的具体内容是不完全一样的,但都可在大局一词下予以解读。
科学财政作为集中体现政策的一项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无疑要讲政治,讲大局,但财政毕竟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也是一项专门的业务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财政工作要克服单纯的业务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业务观点,更不是排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是要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认识自身规律及其运行的复杂性,进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强财政工作的适应性、能动性,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随着公共财政的确立和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要求愈加突出。科学性已成为处理财政收支矛盾和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地区与地区间、部门与部门间关系的基础,也是衡量各项财政工作的标准。对科学性的追求,是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提升财政工作质量的精神动力。同样,科学一词也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如创新、高效、公平、公正、公开、审慎等。为什么要创新?目的就在于科学;如何做到高效?前提是科学;公平、公正、公开,有赖于科学;审慎所持守的依据,也是科学。科学一词的解读性也较强。
精细财政是与钱打交道的,财政数字的背后,既是国家政策也是真金白银。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具有务实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必须大处着眼,细处入手,虑事周密,工作细致,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不重视细节,财政工作的科学性就难以落到实处。精和细,是科学务实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精不仅指业务熟练,还指在此基础上的观察、分析问题深入,考虑问题周到,工作预见性强,多谋善断等;细既指细心、细致,又指为民服务无小事,工作扣得细、抓得实。精和细,既是财政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财政工作必备的素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精细的包容性也较强,除了务实、严谨外,还包括勤勉、奉献等等,业精于勤、小中见大、细中见精神,均斯之谓也。
廉明财政是实权部门,可谓近水楼台。曾有位领导同志说过,看一个人廉不廉,就让他去管钱。这一方面说明财政处在利益的关口,常在河边走很容易湿鞋;另一方面也说明,真正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人,是经得起考验、过得了金钱关的。财政人必须牢记“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及道德修养,廉洁自律,警钟长鸣。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正人得先正己,打铁还要靠自身硬。一个合格的财政人必须既廉且明。明,一要明事理,对什么是大局、怎么做才科学,心明眼亮;二要依法理财,客观公正;三要讲诚信、有智慧。无论什么时候,廉和明,都可以当之无愧地写在财政精神的旗帜上。
上述四个核心词,较好地体现了财政的精神特质,标识性强,且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可解读性。
是又为之论。财
(作者为中国财政杂志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