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祖宣,河南省邓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8月的一天,夏日炎炎,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像往常一样穿着整齐地来到诊室,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就在略显嘈杂的诊室里,这位老人大代表利用坐诊的间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唐祖宣代表年过70依然精神矍铄,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始终神采奕奕。他告诉记者,自己保持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正是对中医事业的一种有力支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构建起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让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造福于后代。说他是老代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资历老,从第七届全国人大至今,唐祖宣已担任过4届人大代表,历时20余年。在此期间,他为医疗卫生、“三农”、财政金融、企业改革、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建设、交通事业等建言献策,提出建议近700件,真正做到了履行代表职责、为人民发声。
心系医疗 责无旁贷
身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唐祖宣在2...

唐祖宣,河南省邓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8月的一天,夏日炎炎,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像往常一样穿着整齐地来到诊室,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就在略显嘈杂的诊室里,这位老人大代表利用坐诊的间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唐祖宣代表年过70依然精神矍铄,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始终神采奕奕。他告诉记者,自己保持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正是对中医事业的一种有力支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构建起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让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造福于后代。说他是老代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资历老,从第七届全国人大至今,唐祖宣已担任过4届人大代表,历时20余年。在此期间,他为医疗卫生、“三农”、财政金融、企业改革、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建设、交通事业等建言献策,提出建议近700件,真正做到了履行代表职责、为人民发声。
心系医疗 责无旁贷
身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唐祖宣在20多年的代表生涯中始终心系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的建议。早在第七届人大会议期间,他就提出了开展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20多年来,在与其他代表一起不断调研、共同呼吁的推动之下,他所在的地区终于实现了新农合的基本普及。他满怀欣慰地向记者介绍道:“现在我们医院的床位常年都是满员的状态,而且住的大部分是农民,新农合政策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改变是史无前例的。在我们邓州,农民住院国家报销85%,他们再也不用发愁没钱看病而在家硬扛着了。”新农合给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带来的转变也让唐祖宣感慨颇多,“我们180多万人口的邓州市一共有30多个乡镇卫生院,之前因为效益太差,员工发不下来工资,导致人才严重短缺,很长一段时间内连一个本科生都没有,也没什么人愿意去做卫生院院长,现在有了新农合,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财政部门把资金都用到弱势群体身上,真的是非常亲民、非常人性化,我们中西部地区的人民非常感激!”
唐祖宣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一直高度关注,在他的所有建议中与其相关的就有300多件。他在参加的历次人代会上多次呼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国家应加大对县级中医院的投入力度、发改委和财政部应加大投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及加大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经费投入等。在采访过程中,他向记者展示了几张特殊的照片,内容分别是他写给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和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信,涉及将祖国传统医药学推向世界、加快中医药立法、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以及医改等各方面,信件全部由布局齐整的小楷书写就,点画精劲、方正庄重、劲健峻爽的毛笔字流露出他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他的积极呼吁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和原副总理吴仪都作出了批示。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之后,国家公布了新医改方案,紧接着,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医改配套文件,其中就部分采纳了他信中的观点和建议。
心系百姓 关注民生
“我始终认为,人大代表的荣誉是人民给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这都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及时反映民意,积极参政议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采访的过程中,唐祖宣代表多次向记者表明了自己来自基层,要做群众代言人的观点。“我关注比较多的还是弱势群体,就拿南水北调这事来说吧,你们在北京马上就能喝到来自我们南阳的水了,作为渠首,南阳的移民占据了很大比重,理应得到中央更多的关注和政策上的倾斜。为此我多次在人大会议上提出建议,希望早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这样我也可以对家乡父老有所交代。”
不仅如此,他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开展邓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建议》,希望可以通过家乡邓州的试点,为国家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作为一名热心民生事业的代表,唐祖宣经常被各级人大、政府、公益组织邀请参加调研活动。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之后的第一次农村调研活动。“那次调研给我留下的印象直到今天仍然很清晰,它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虽然社会地位崇高,身上的担子却也异常沉重。”1989年2月,唐祖宣在当地人大部门组织的有关减轻农民负担情况的调研中,有了对农村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坚定了他为农民奔走呼吁的决心和使命感。在他翻出的一本记载那次调研活动的笔记本上,还依稀可见纸页上的斑斑泪痕,那是在一个基层干部汇报工作时,他被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触动而流下的泪水。他告诉记者:“那是一次沉重的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党的政策如果在基层得不到好的落实,就会导致基层棚架、梗阻现象严重,农民的负担也会随之加重。从那时起,我多次提出议案、建议,秉书中央领导,利用每次被采访的机会传达我的呼吁和号召,希望可以为改善农民的生活尽到自己的一份力。”在此之后,唐祖宣代表基层调研的脚步就再也没有停过。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之前,他都会将之前一年的调研情况和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整理和汇总,从中梳理出一些亟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保障房建设、毕业生就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通过走访、请教、翻阅资料等方式整理出相关的建议,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唐祖宣代表在谈到建议答复情况时,表示很认同财政部采取的这种到地方与代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他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了解代表的想法和心声。“我建议财政部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开座谈会或者这种采访的方式,多跟代表进行交流,问问他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回去之后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以电话、书面或者直接见面的方式进行答复,及时询问代表是否满意。多听听代表的意见,还可以把他们请到北京去,这本身就是对全国人大代表的一种尊重。”对于可能出现的反对声音,他也有自己的见解,“一个国家这么大,提一点反对意见也没什么不好,至少便于我们认识、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这对国家是有好处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