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1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内蒙古: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施行高中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的“两免”政策,全面实现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减轻了高中阶段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根据“两免”政策,自治区高中阶段免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免教科书费标准为蒙古语(朝鲜语)授课普通高中学生高一、高二年级每生每年600元,高三年级每生每年200元;汉语授课普通高中学生高一、高二年级每生每年550元,高三年级每生每年100元。同时,将在经依法批准的民办学校就读学生也纳入了免学费范围。作为在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省份,自治区各级财政2012年将投入20亿元推进高中阶段“两免”政策的实施,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12.4亿元,全区约82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本刊通讯员)
江苏:强化“三支一扶”高校生保障
江苏省财政部门不断加大保障力度,让“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吃上定心丸。一是保障享有工资福利待遇。将“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工资福利支出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其在服务期间享有与当地乡镇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服务期内,中央和省两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年...
内蒙古: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施行高中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的“两免”政策,全面实现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减轻了高中阶段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根据“两免”政策,自治区高中阶段免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免教科书费标准为蒙古语(朝鲜语)授课普通高中学生高一、高二年级每生每年600元,高三年级每生每年200元;汉语授课普通高中学生高一、高二年级每生每年550元,高三年级每生每年100元。同时,将在经依法批准的民办学校就读学生也纳入了免学费范围。作为在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省份,自治区各级财政2012年将投入20亿元推进高中阶段“两免”政策的实施,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12.4亿元,全区约82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本刊通讯员)
江苏:强化“三支一扶”高校生保障
江苏省财政部门不断加大保障力度,让“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吃上定心丸。一是保障享有工资福利待遇。将“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工资福利支出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其在服务期间享有与当地乡镇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服务期内,中央和省两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年1.5万元的标准给予地方专项补助,同时,省财政还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安排一次性安置补助。二是保障享有“双重保险”待遇。“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按照事业单位统一政策享有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的同时还享有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特殊保险待遇。三是保障享有学费财政返还待遇。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本科学历毕业生,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由省级财政返还80%,其余20%由接受地县级财政返还。
(本刊通讯员)
浙江: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
浙江省财政部门近日出台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从2012年6月1日起,将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66元提升至80元。所有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人员,均可享受不低于此标准的基础养老金。据统计,截至2012年4月底,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83万人,参保率达90%以上,已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569万人,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全覆盖和人员基本全覆盖。
(廖康 吴益民)
河北秦皇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河北省秦皇岛市财政局积极强化资金保障,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支持文化设施发展。加大重点工程支持力度,累计投入资金8.6亿元,建成文化广场、海上音乐厅等一批重点工程并对外开放。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挽救了昌黎地秧歌、北戴河秦行宫遗址等82个项目,丰富了城市旅游文化资源。投入资金8750万元,支持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工程建设,提高了公共文化均等化水平。二是支持文化体制改革。2011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300万元,支持宣传文化系统优化管理机制,转变经营方式。目前,全市已有3家文化事业单位完成改制工作,实现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三是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落实文化改制企业免征所得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培育文化市场,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承办了全国科技成果巡回展、河北图书博览会等文化活动,带动了文化产品消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张爱民 宋岿公)
山西太原:大力支持“公交都市”建设
山西省太原市财政部门积极出台措施,建立公共交通财政保障长效机制,支持“公交都市”建设。一是建立公共交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公交车辆购置和运营补贴,并且逐年加大对公共交通支持力度。二是积极向上申请专项补贴,支持“公交都市”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太原公交车辆购置和运营补贴;省交通厅与太原市签订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每年补助太原不少于2亿元建设资金,形成省市联动、共创共建的机制。三是落实全市每年用于城市公交事业的资金不少于GDP的1%(约20亿元)。鼓励采用多种方式(如BOT、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支持公交事业发展,支持公交公司做大做强。盘活公交公司现有土地资产,财政对所需建设贷款资金予以贴息。对社会加汽站经营权进行拍卖,拍卖资金用于“公交都市”的建设。
(本刊通讯员)
黑龙江林口:加强罚没物资管理
黑龙江省林口县财政局不断加强对罚没物资的管理,把好财政监督关,杜绝管理漏洞。一是仓管集约化。实现全县罚没公物仓管理集约化,规范对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管理。在县财政局建立罚没物资总公物仓,在基层财政所设立12个分级公物仓,在对罚没物资做好防盗、防火、防水等工作的同时,确保物资不发生遗失、毁损、挪用等现象。二是监管网络化。研制专用管理软件,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将所有公物仓纳入信息平台管理,对罚没物品的台账信息实现网络同步共享,在执法部门开出上缴清单的同时上传数据,财政利用电子眼对出入库程序进行远程跟踪监控。在罚没物资拍卖、销毁等处置前在媒体上进行公示,设立举报电话,将相关流程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三是程序精细化。对罚没物资入库、保管、出库、处理、会计核算等程序制定实施细则,设计工作流程图,对每批扣押物品的出入库实行严格清点、接收、出入库账目登记,确保入出库数量、品种、规格、账目一致。四是档案规范化。建立详细的罚没物资台账,每个年末将各个公物仓中罚没物资的财务凭证、台账、文书等材料分类装订成册,按时归档成卷,对罚没物品实行一案一卷,一案一档。建立完整的罚没物品移送交接档案,使每一批次的罚没物品有据可依、有档可查,避免腐败问题发生。
(姚全)
山东日照:开展“管理建设年”活动
山东省日照市财政局积极开展“管理建设年”活动,提高科学理财水平。一是加强收入管理,提高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力。整合、完善经济建设激励政策,搞好项目审核筛选;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激励机制,突出支持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健全税源动态监控体系,特别是对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加大控管力度;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推进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二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分配科学性。强化综合预算与零基预算,细化部门预算;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规范预算基础数据管理。三是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投资评审源头控制作用,增强评审工作规范性;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清理银行账户和往来款项;完善跟踪问效机制,加强对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和资金跟踪监管考核权重提高到50%以上。四是加强财政基础管理,提高财政规范化运行水平。制定完善市管企业投资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经营业绩考核、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重视和加强村级经费保障。五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健全覆盖财政收支活动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六是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科室工作协作配合机制,严格落实服务承诺、AB角、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制,提高服务效能。
(单君 张毅博)
湖南沅陵:打造全国知名茶乡
湖南省沅陵县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茶叶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茶叶开发乡镇20个,生态茶园面积达7万亩,年产茶叶1200吨,产值超亿元。一是创新开发机制。推行“专业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开发模式,通过“以奖代投、物化投入”的形式推进茶叶产业化,每开发一亩奖励1200元,并逐步实现由政府推动、大户带动、企业联动,向全民主动开发转变。2011年,共投入财政资金1088万元,2012年计划再投入1100万元。同时,加强茶园培训管理,对培管不到位的开发户和企业停止兑付茶园培管贴息补贴。二是支持深加工,拓展营销路径。加大财政补助、农机补贴力度,支持技改升级老厂房4家,新建加工厂8家,引进2条大宗茶生产线、10条名优茶生产线。积极支持茶企参加国际、国家级茶叶博览会和展销会,拓展茶叶营销空间。三是积极支持科技种茶,提升茶产业品质。支持举办评茶员培训班,邀请茶叶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实施“万人培训工程”,邀请专家、教授等进行专业授课,并深入茶园基地、茶企进行技术指导,促进茶叶品质提升。
(张春文 宋立群)
宁夏中卫: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财政局积极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执行情况检查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监督,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方面,重点检查,抓好结合。围绕加强财政资金监督,全面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把贯彻落实财政大监督与“会计信息质量”常态化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基层会计人员工作水平,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关注典型,抓好提升。结合正在开展的“财政大监督”活动,选择部分单位作为贯彻落实《会计法》的典型示范单位,现场调研督查指导,提升单位会计人员工作质量。注重做好经验总结,构建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紧密融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
(李森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