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财力增长滞后于日益扩大的支出需求、财力有限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对此,区财政相继采取了预算追加听证、建设项目评审等措施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在认真比较和借鉴其他地区绩效评价具体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涪陵实际,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重点领域以及社会关注度高、支出金额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开展评价试点,并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和跟踪问效制度。到2010年,共对76个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涉及金额9.7亿元。但是涪陵区财政绩效评价仍处在缺乏参照样本、“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受到观念、体制和管理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系统科学的项目绩效考评标准。财政项目支出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对于不同性质的项目,其经济、社会效益难以用统一的方法衡量。而且,对于同一类项目的评估,由于缺乏区间可比性和历史可比性,往往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不同地区相似的支出,由于地区间地理位置和发展定位、经济水平的不同,很难比较;同一地区历史上相类似的支出,随着支出目标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参考价值也不断弱化。财政部门的专业性又远远不及行业部门,因此很难对此类支出的合理性有准确的把握。加之,考评过程中所委托的中介机构也发展不久,所掌握的技术资源及具备的技术力量有限,这使得财政部门的考评结果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涪陵区在绩效考评时,一般参考其他区县标准,有时还需要借鉴行业标准,难免脱离实际。
二是绩效考评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区财政对于绩效目标的设定除了依据《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内容外,更多的是根据项目所在部门的经验、该项目或类似项目过往的绩效及其他资源的供给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而这种设定,通常都假定环境条件不变或者按照某种可以预知的方式来变化,然后在此假定基础上设立新的绩效目标并进行之后的绩效考评。很明显,这样的结果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目前的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专项资金的事后考评,缺乏事前的预警设计,影响了绩效考评的有效性。涪陵区现行的绩效考评一般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而由于财政部门对中介缺乏真正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中介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如果按中介发现问题金额的一定比例付款,财政部门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还要支付大额考评费用。
三是缺乏动态管理。涪陵区现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往往以对支出结果进行考评为主,看支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仅仅停留在绩效考评的初级静态管理阶段,没有进行更为重要的动态管理,包括对投入、过程、结果、效率等全方位的综合考评,对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四是尚未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涪陵区尚未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不管是自己组织人员考评,还是委托中介结构考评,考评人员仅仅从财务账入手,检查其财务收支情况,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等,很难达到考评目的。
财政绩效考评是财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重庆市的财政绩效管理以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为突破口,正处于全面推开的阶段,基于此,结合涪陵财政绩效管理实践,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工作进行的载体,作为衡量财政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支出效率的工具,它的建设显然处于核心地位。而财政支出内容的多样性、外部性和财政支出对象的层次性都决定了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层次性。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和成果,构建起符合重庆实际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公正性和精准性。总体上,应根据项目实施的过程特性构建能够反映项目投入、实施、产出和效果的考核指标,既将项目投入到最终产生效益的全过程统一到绩效目标这个中心上来,又将整个过程分解为体现和影响最终绩效的各个模块,并在各个模块中具体研究评价各类绩效的指标体系。
二是结合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建立绩效考核专业人才库和统一的绩效考核评审机构。考评人员不够专业会严重影响考评效果,如对医疗保险、基本建设等业务领域不专业,就无法正确进行考评。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财政绩效考评的工作人员,并结合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建立起绩效考核专业人才库,成立统一的绩效考核评审机构进行管理。
三是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内容,关注动态过程。对结果进行考评仅仅是绩效考评的一个方面,财政部门要尽早参与到项目当中,从规划、立项、实施、结果全过程介入,及时了解动态情况、掌握最新变化、修正相关指标、控制项目投入,达到最优效果。同时,完善考评内容。对项目资金的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的经济合理性、经费投入产出比、财务管理状况等进行考评。通过对规划和项目的执行情况与绩效目标的对比分析,了解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财
(课题组成员:陈凤华 张敏萱 曹岗 张建国 张波 熊学林 蔡晓清 王永进 王德贵 执笔:李睿)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