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三门峡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占全部经济总量的67%,其中资源性工业占工业总量的70%。为促使资源型城市尽快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门峡市提出了强力实施以“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大一高”战略,涵盖了消费、投资、出口三大经济增长要素,体现了“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大三产”的发展要求,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提速”找到了突破口。
“大通关”——搭建对外开放的起飞平台
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无法直接出口海外一直是制约三门峡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偏低的问题,三门峡市提出并实施了“大通关”建设。市财政部门多方筹措资金4222万元,大力支持中国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全国首家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建设工作。“大通关”机制的创立,使三门峡牢牢占据了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对外开放高地,提高了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实现了提速、减负、增效,越来越多的三门峡企业开始从中受益。例如,在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机构建成后,每年仅办理检验过程中的运输费就可节省1000多万元,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和时间的同时也带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三门峡市外贸出口同比增长73.7%,增幅居全省第三,其中浓缩果汁出口量居全国首位,专用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省第二。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总额超过1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增长77%,绝对值居全省第三。“大通关”建设为对外开放搭建的起飞平台无疑为该市资源型城市转型起到推动作用。
“大交通”——夯实转型的硬件基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三门峡市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西接关中,东守中原,南望荆楚,北邻三晋,自古就是“两京锁钥”的战略要地。尽管交通区位十分特殊和重要,但是长期以来,该市的交通体系建设并不尽如人意,有些县甚至没有通铁路和高速,县乡、乡乡、乡村公路的建设仍有待加强。鉴于此,三门峡市坚持把完善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构建“三纵四横”综合交通体系,努力形成“连接金三角、融入大中原”的发展态势。市财政部门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2011年,全市境内已开工交通重点项目总投资突破200亿元,总里程突破300公里,是历年来交通项目投资最多的一年。此外,三门峡还十分重视市内交通设施建设,即三门峡路网建设。在干线公路方面,“十一五”以来,全市新改建干线公路504公里,先后完成了9个建设项目,投资共计12.3亿元。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16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509个,全长4560公里,其中新改建“村村通”项目1255个,全长2855公里。“十二五”期间,三门峡市投入建设的大交通项目有6个,总里程256公里,总投资280亿元。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大通道、三门峡至平顶山铁路、郑州——卢氏高速公路、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有序推进将形成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新格局和区位环境新优势。
“大商贸”——拓宽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领域
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和提供就业的重要保障,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三门峡市的服务业由于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在产业结构中占比均偏低,可以说是经济结构中的“短板”。为此,三门峡市推出了“大商贸”战略,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现代服务业中心这一发展目标。近年来,市财政部门多方筹资数千万元,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引导项目、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企业建设、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项目建设等。同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抢抓建设“三纵四横”交通枢纽所形成的机遇,引进多个大型项目,使中心商贸区渐成规模。“十二五”期间,三门峡市将突出发挥后发优势,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西部的物流集聚高地、商贸合作平台、区域金融中心,加快发展以大商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使其真正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沃土,不断提升三门峡的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大旅游”——开辟转型发展新路径
旅游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具有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三门峡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具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长期以来,旅游产业的开发却相对滞后。近年来,三门峡市提出“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以大旅游为平台,挖掘优势、突出特色、突出亮点,推动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正以黄河景观为主线、黄河文化为内涵、文化山水为品牌,积极推进中流砥柱、函谷关、豫西大峡谷等传统景区的深度开发,突出抓好黄河公园、黄河丹峡等新兴景区建设,不断创新旅游投入机制,持续提升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策划运作水平,加快建立黄河金三角地区无障碍旅游协作区,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使三门峡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黄河旅游核心城市和全省旅游经济强市。
“高新技术产业”——为转型插上腾飞之翅
高新技术产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三门峡市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只有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尽快实现发展动力从资源能源消耗为主向科技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产品层次从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为主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强力推动五大支柱产业优化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拥有强大的优势和后劲,才能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尽快转型。近年来,三门峡市财政部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各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仅2011年就多方筹措资金3.5亿元,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和工业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在新材料、生物工程、现代医药化工、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等领域培育了大批经济增长点。财
责任编辑 王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