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南省鹿邑县财政局不断强化财政基础管理、加强基层财政建设,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为切入点,重在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执行力,增强预算资金的统筹性,极大地提高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1.在“扩”上下功夫,提高部门预算的覆盖率。一是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把全县209个一级、二级机构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以国土资源管理局为例,将局机关、土地管理监察队、地产估价事务所、土地交易中心、土地发展开发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国土资源勘测队及25个乡镇国土资源所等国土管理系统共33个单位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二是扩大部门预算资金管理范围。统筹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等所有财政性资金,按照部门以往年度净结余资金、自有资金、非税收入、财政拨款的先后顺序,综合编制部门收支预算,有效提高了预算编制效率。
2.在“编”上下功夫,提高预算资金的可控性。一是编制六个人员信息库。即为全供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全供事业人员、遗属补...

河南省鹿邑县财政局不断强化财政基础管理、加强基层财政建设,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为切入点,重在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执行力,增强预算资金的统筹性,极大地提高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1.在“扩”上下功夫,提高部门预算的覆盖率。一是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把全县209个一级、二级机构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以国土资源管理局为例,将局机关、土地管理监察队、地产估价事务所、土地交易中心、土地发展开发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国土资源勘测队及25个乡镇国土资源所等国土管理系统共33个单位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二是扩大部门预算资金管理范围。统筹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等所有财政性资金,按照部门以往年度净结余资金、自有资金、非税收入、财政拨款的先后顺序,综合编制部门收支预算,有效提高了预算编制效率。
2.在“编”上下功夫,提高预算资金的可控性。一是编制六个人员信息库。即为全供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全供事业人员、遗属补助人员、差供人员、退休转养老保险人员建立相应的人员信息台账,实现财供人员的动态化管理。二是编制五个专项支出项目库。即行政事业单位经常性办公经费项目库、机车费项目库、专项个人支出项目库、专项经费项目库、专项资金项目库。对全供人员、差供人员、遗属补助人员以外的支出项目全部建立年初预算安排项目库,使个人预算和公用预算区分开来,便于掌握专项支出安排情况和支出去向,为细化部门预算奠定了基础。三是编制一个追加追减项目库。即分单位、分项目通过追加追减完善新增预算支出程序,使预算安排更具可操作性,也为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3.在“严”上下功夫,增强预算管理的约束力。一是严格预算编制程序。明确规定预算编制的内容、方法、程序、格式,按照“两上两下”的基本程序,实行“自下而上”的操作规程,按法定要求批复下达部门预算。二是严格财供人员变动手续。加强新增全供人员管理,对调出、亡故、开除而减少的全供人员,及时调整相关人员信息。三是严格预算公示和审查办法。要求部门预算编制标准等在财政政务公开网上公布,实行“阳光预算”,并将部门预算报本级人大审查,增强部门预算的严格性和约束力。

4.在“细”上下功夫,增强预算执行的可行性。针对原有预算编制分类不明晰、不细化的情况,按照规范预算编制管理的要求,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以六个人员信息库和五个专项支出项目库为基础,分层分类编制三类预算,即基本支出预算、专项经费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一是将基本支出预算细化为人员经费预算和公用经费预算。其中人员经费细化为全供、差供和遗属补助,全供人员再按行政或事业细化为在职、离休、退休;公用经费按行政或全供事业细化为经常性办公经费、机车费等,经常性办公经费再细化为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维护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工会经费、福利费等。二是将专项经费预算细化为经常性、政策性、一次性和其他四类。经常性专项经费如人大代表工作经费、一室五委活动经费等;政策性专项经费如宗教民族事务工作经费等。三是将专项资金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如政府债务预算、国有土地收支预算、民政资金预算、卫生资金预算、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科普经费、城市维护建设费预算等专项部门预算,解决了这些部门资金量大、去向不明、支出不细、监督不力的问题。通过分层分类的预算编制,使资金预算和项目一一对应,克服了原来资金类别划分不清、不同资金在使用上相互挤占,预算编制和执行“两张皮”的弊端,增强了预算执行的可行性。
5.在“核”上下功夫,提高支出标准的准确性。按照“人员支出按政策、公用经费按标准”的原则,科学核定了部门基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费等支出标准,实现了定额管理。2011年人员支出按编委、人事、组织部门的审批手续执行;公用经费分为日常公用经费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两项。日常公用经费按编制人数,乡镇政府人年均10000元、行政单位人年均3000元、事业单位人年均600元安排。其中:办公费乡镇政府人年均3700元、行政单位人年均1100元、事业单位人年均178元;水电费乡镇政府人年均1000元、行政单位人年均300元、事业单位人年均60元;邮电费乡镇政府人年均500元、行政单位人年均150元、事业单位人年均30元等。经济分类支出核定到类、款两级。建立了以定员定额为基础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和以项目定额为基础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切实发挥了核定定额标准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并将标准定额体系与单位基础数据库相结合,为编足人员经费和编实公用经费提供了准确依据,使部门预算更加科学、精细。目前全县的部门预算安排不再有人为因素,实现了公开透明。
6.在“调”上下功夫,增强预算资金的统筹性。一是对全额预算管理(全供)单位,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统编力度,首先用非税收入安排部门支出,不足部分用预算内资金统筹安排。二是差供和自收自支单位,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进行管理,核定人员支出及经费支出,下余部分加大调控力度。非税收入超过年初预算的,原则上只安排与超收收入相应的成本性支出。如某单位非税收入年初预算安排100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30万元,首先安排人员经费,再参照预算内标准安排公用经费,然后安排专项支出,超收30万元部分原则上只安排与收入相关的必要性开支,如燃油费等,下余部分不再支出。三是公、检、法、纪检、监察、土管等重点部门的非税收入实行收支脱钩,支出按部门预算规定的标准安排,如按照人均1.6万元/年的标准足额安排年初预算,单位非税收入则全部缴入国库。四是非税收入纳入年初预算支出指标,科学分配。将单位的非税收入根据单位年初计划列入单位年初支出预算指标,按预算内指标管理程序进行管理,领导不再签批。年终超收或短收部分由预算科与相关科室会账后,相应调增或调减单位预算指标,这样既减少了审批程序,又节约了行政成本。财
责任编辑 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