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财政局

江苏省无锡市针对人口老龄化“进入早、基数大、增长快、寿龄高、空巢多”等问题,把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多元投入,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新格局。
(一)加大财政投入。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财政投入长效机制,根据财政体制实行市、区两级财政共担。不断做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慈善资金盘子,逐年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在机构建设补贴方面,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补助力度,对新建和改扩建每张床位分别资助5000元、3500元。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补贴机制,将补贴标准提高到6万元。各级财政对公办养老机构改造给予一次性补助。在运营补贴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按入住满6个月本市户籍实住老人数,分护理级别给予60—100元/人的补贴。2011年对居家养老机构日常运营补贴每家不低于3万元。在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低保低收入困难老人、市级劳模和重点优抚对象中的“三属”老年人以及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服务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每人每月36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对困难老人、高龄独居老人、重残和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信息服务,每户每月补助20元。对符合条件且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资助入住养老机构,按护理等级给予每月200—600元的补贴。
(二)引导社会投入。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若养老服务完全由政府包揽,难免加大财政支出压力。为此,无锡市探索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民间介入的新路子,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和税费减免,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对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机构的用电、用气、用水费用按照民用价格标准收取,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用酌情减免,确保机构建设土地供应。同时,政府对30多家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行补贴。截至2011年末,全市社会办养老床位已超过总量的1/3。
(四)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坚持绩效管理理念,从养老服务相关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拨付、监督、评价等各环节全面开展绩效管理,确保资金足额安排、及时到位和规范使用。一是实行绩效预算。年初民政部门按照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提出年度绩效目标和完成目标所需资金预算,通过专家论证和财政统筹平衡,确定明细预算。二是实施考核评估。按照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核拨资金,完善年度绩效评价制度,为下年度安排预算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加强精细管理。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按户登记,在五年内跟踪关注,如机构转变服务项目,则补贴追回;对机构的运行补贴,跟踪到老人护理等级;对居家养老补贴实行按人核查。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在管理中求绩效。
通过以上举措,无锡市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财政预算内安排为基础,以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初步构筑起符合老年人需要、具有无锡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养老服务新格局,社会效益不断显现。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形成。2011年末,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达到953家,比上年增加337家,较全省提前一年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农村40%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目标任务。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逐步拓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老年维权、体育健身以及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内容,相关服务惠及老年人20万以上,占全市老年人比重超过20%。三是养老机构床位不断增加。2011年末,全市养老机构共有床位2.44万张,当年新增3204张。全市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5张,养老床位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四是政府补助对象范围不断扩大。2011年,全市养老服务各类补助政策惠及老年人3万以上,其中,1000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近百名高龄贫困老人获资助进入养老机构安享晚年,3万多老人免费享受居家养老信息服务。财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