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社会效益。
一、低碳农业发展初期面临的风险
从传统农业转为低碳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将使农业种植技术、种植成本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低碳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时,生产者将面临各种风险:
(一)低碳农产品认证的风险。所谓低碳产品认证,是通过给产品授予低碳标志,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2010年,“我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研究”及“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相继启动,标志着我国开始研究建立低碳领域认证认可制度。但目前我国还没出台低碳认证制度,这意味着低碳农产品不能得到国家相关机构的认证,而我国的绿色农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农产品等都有相应机构认证,其价格比一般产品的价格高甚至高出很多。而低碳农产品没有相应的标志,就与一...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社会效益。
一、低碳农业发展初期面临的风险
从传统农业转为低碳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将使农业种植技术、种植成本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低碳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时,生产者将面临各种风险:
(一)低碳农产品认证的风险。所谓低碳产品认证,是通过给产品授予低碳标志,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2010年,“我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研究”及“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相继启动,标志着我国开始研究建立低碳领域认证认可制度。但目前我国还没出台低碳认证制度,这意味着低碳农产品不能得到国家相关机构的认证,而我国的绿色农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农产品等都有相应机构认证,其价格比一般产品的价格高甚至高出很多。而低碳农产品没有相应的标志,就与一般产品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没有优势了,销售价格只能是一般农产品的价格,低碳农产品认证上存在的风险可能导致生产者放弃生产。
(二)价格风险。发展低碳农业需要更多的知识型劳动力和新型的生产技术,与传统农业相比,投入成本较高,资金需求较大,效益周期较长。如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一定的灌溉设备做支撑,特别是依赖于滴灌和喷灌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前期投入相对较大,项目成本很高。据有关调查显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价格分别为普通农产品的4倍、2.4倍和1.6倍。同时,由于国内消费者经济水平以及环保意识相对滞后,高价的低碳农产品在国内市场还难以被接受,从而影响其市场销售量,导致其价格风险。最终可能使生产者收益下降、生产积极性受挫。
(三)生产中的风险。低碳农业要求尽量少的使用化学农药,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方法替代。初次使用这些方法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因此低碳农业的生产实际上带有试验性的特点,各环节与阶段含有不确定因素,这样导致其生产风险加大。此外我国目前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这决定了规模化发展低碳农业难度相对大,如果一个农户或一个种植园实行低碳农业模式,而相邻的农田仍是一般农业生产模式,这样低碳生产模式的环境仍受影响,其低碳产品品质难以提高,低碳产品优质优价的目标也不能实现,实行低碳生产方式的农户也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导致低碳农业的生产不稳定。
二、政府扶持低碳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由于低碳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优势,再加上在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且存在诸多风险,决定了政府在扶持其发展方面要有所作为,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一)低碳发展政府调控法治化。通过立法来规定政府部门在低碳发展中的职责是发达国家常采用的方法。如2009年美国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规定美国的农业部、能源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清洁能源和安全相关的监管职责。我国应借鉴其经验,通过立法把低碳发展的政府调控规范起来。目前我国对低碳发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2007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9年《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等。法律相对政策而言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因此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以尽快把低碳发展纳入国家正式制度轨道中来。同时在低碳发展法治化的过程中坚持制定与执行并重,体现法律的实效性;坚持立足当前需要与关注长远发展并重,体现法律的前瞻性和战略性。
(二)建立农产品低碳认证制度。通过对农产品授予低碳标志,引导公众的消费选择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技术,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国外低碳产品认证项目近两三年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目前已有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地(区)建立了19种“碳标签”制度或“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尽快开展低碳产品认证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出台《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开展低碳产品认证,以有效地在全社会引导和建立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模式,实现消费人群对低碳产品的选择,从而降低低碳生产者的风险。
(三)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推动低碳农业发展。一是制定支持政策。制定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的财税政策,比如对低碳农业项目在土地出让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在税收征缴上给予一定的减免,低碳农业项目贷款免担保等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二是加大资金扶持。资金投入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所在。应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对低碳农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实行奖励或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同时在产业、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加大财政资金对低碳农业科研技术的支持力度。在低碳农业发展进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没有技术支撑的低碳农业只能是镜花水月。财政对低碳农业科研技术的扶持体现在:一是加大投入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加大投入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长期定位观测、基础资料收集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二是突出应用研究,重点支持低碳高效农业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畜禽鱼健康养殖技术、农业生态保护技术、低碳农产品标准化和加工技术、农业节能减排、绿色能源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农业应用技术的投入,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三是要加速开发研究。努力加快光合作用机理、生物固氮、遥感技术、生物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的投入。
(四)积极推广低碳农产品。低碳农产品是运用低碳技术生产出来的经过国家质量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在低碳农产品的推广阶段,因为采用先进技术而使其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在消费人群中,存在着对于低碳产品的意识约束,人们不愿意承担高价购买这类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消费人群和市场去推广低碳农产品显然力不从心,因此需要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低碳产品消费的重担。一是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支持该类产品的销售。二是可以对购买此类农产品的消费者给予奖励,或者通过补贴生产者,使其适当降低农产品的价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者的价格风险和收益下降的风险,从而促进低碳产品的迅速发展。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