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合江县自2010年被省财政厅确定为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试点县后,结合实际,大胆实践,重点选择三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24个乡镇及4个乡镇的14个村开展试点,围绕资源整合创新工作机制,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打破条块界线,对文体广、计划生育、科技、农业、卫生、司法等基层公共服务部门,实施跨部门资源整合,建立起“N”个部门共同规划、建设、管理、使用的“1”个综合服务载体,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是整合基础设施。选择服务功能相对完备的乡镇(村)综合文化站(中心)基础设施,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远程教育站、计划生育人口文化中心、广播站、卫生服务站等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共享共用。目前,全县已有24个乡镇分别修建了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活动用房,4个乡镇的14个村新建、改(扩)建了200平方米以上的村文化活动中心。二是整合信息网络。对各自分散独立的合江县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农业、科技、司法等8个骨干传输网络进行整合,建设统一的“合江县基层文化资源共享网”。三是整合通用设备。为综合满足办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技术技能培训、党员干部教育、卫生服务等服务功能,按照“统筹安排、统一配备、统一使用”的原则,对原各服务阵地的电脑、电视机、投影仪、音响等通用设备进行整合,并按标准进行配置完善。目前,已对21个乡镇和14个村的综合文化站(中心)进行了168万元的设备标准配备。四是整合管理体系。对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对文化、远程教育、科普、广播、卫生及计划生育等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事项变为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将由多人分散管理变为由一人集中统一管理。五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项目综合评审联动机制。成立由县级相关部门及专家组成的项目综合评审工作组,对资源存量整合以及增量配置进行论证评审。各公共服务部门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兼顾发展预期,各自归集项目申请并进行初审,再统一提交项目综合评审工作组。工作组进行统筹平衡、综合评审,并提出建议方案,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或县政府批准后,由相关部门统一立项、规划,组织实施。同时,建立资金整合保障机制。根据试点项目规划,合理安排预算,将原来分散由各部门零星安排的业务工作经费,整合安排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中心统筹使用。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对村级管理员进行补助。
经过两年努力,合江县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创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开展资源整合创新后,减轻了财政负担,解决了重复建设问题。项目由文化资源整合办公室统一部署,保证资源优化配置,有效避免重复投入、交叉建设,使项目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全县有效整合教育、文化、广播、科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还切实撬动了社会投入,群众积极购买电视机、图书、修建村级公路等,投入资金达3亿元以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真正做到“建成一个项目、完善一条服务体系、覆盖一片基层区域”。二是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服务。以前因无相应资源,一些公共服务应提供而未能提供,导致服务缺位或不到位。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资源的服务功能大大提高,服务面也不断拓展,服务“缺位”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公共服务的针对性不断增强。在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在线信访“直访站”,面对面地解决群众诉求。开通“亲情视频”,让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老人及在外务工人员真切地感受到亲情和家庭温暖。向村、社区群众开放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电影放映等文化服务阵地,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公共管理更加有效。通过整合创新,把文化、计生、农口部门对乡镇的分散管理职能,集中由文化资源整合办公室承担,由原来多个部门管理变为一个部门管理,办法统一,操作规范,还节省了人力、物力。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多重管理、“各自为阵”的局面得到改善,乡镇报送的资料少了、重复工作的事情少了,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财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