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1 作者:张镇岳
[大]
[中]
[小]
摘要:
中小企业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宁波市中小微企业共计17.4万户,占税务登记企业总户数的99%。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宁波市财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尤其在2011年,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促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50条意见,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为促进中小企业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宁波财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是鼓励中小企业初期创业。设立宁波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10亿元,首期启动2.5亿元,其中市财政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和初创期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材料、新能源、海洋高科技等初创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注册的各类投资引导基金130多家。二是推进工业创新。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抓手,以成长型企业扶持为重点,2011年安排1.2亿元财政激励资金,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
中小企业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宁波市中小微企业共计17.4万户,占税务登记企业总户数的99%。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宁波市财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尤其在2011年,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促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50条意见,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为促进中小企业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宁波财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是鼓励中小企业初期创业。设立宁波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10亿元,首期启动2.5亿元,其中市财政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和初创期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材料、新能源、海洋高科技等初创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注册的各类投资引导基金130多家。二是推进工业创新。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抓手,以成长型企业扶持为重点,2011年安排1.2亿元财政激励资金,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工业“低产田”改造,加快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和优化升级,共认定公布43家产业基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产业链培育,促进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形成稳定的协作配套体系。三是支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宁波港口、区位和产业优势,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商务中介、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制定《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2010—2012年安排3000万元工业设计专项资金,对设计制造项目对接、“和丰奖”工业设计大赛、工业设计网上市场建设运营等予以奖励和补助,加快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跃升。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支持以第四方物流市场为平台的海港、空港物流企业发展,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示范企业。鼓励发展电子商务,2011年落实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包括余姚中国塑料城物流有限公司在内的20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给予资助。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累计安排资金3000万元对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进行扶持。支持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四是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扶持力度。2011年市财政新增节能降耗专项资金1亿元,总额度达到1.45亿元,支持企业加大节能改造投入,培育节能服务产业,鼓励节能研发项目和新产品开发,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2011年,按照“淘汰一批、提升一批、转型一批”的目标,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给予补助奖励,涉及17个行业379家企业。
(二)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按照“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滚动支持、扶强扶优”的原则,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支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宁波中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2011年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28.2亿元,同比增长27.1%。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宁波科技创新的支持,2011年共有101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共有444个项目获得国家补助资金,资金总额达2.57亿元。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认真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科技型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共计596家,2008—2010年度共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21.1亿元。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从2006年起,对认定为国家、省、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给予资助,其中对列入国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给予600万元补助。目前,宁波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616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74家。二是鼓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2011年组织推荐6个项目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助支持。2008年起,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补助,积极培育科技中小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宁波市级以上孵化器共有2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家。2010年底累计毕业企业360家,实现销售收入32.3亿元,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7家。
(三)创新金融支持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加快推进政银合作创新,拓宽中小微企业筹资渠道,引导地方金融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11年8月底,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799.39亿元,增幅高出全省0.5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新增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87.73%,高出全省3.74个百分点。一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2008年起开始实施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2010年起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小企业风险补偿改为考核奖励。2008—2011年共安排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助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体系建设,从2005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补偿,2008—2011年市财政累计支付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对规范运作的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助。截至2010年末,全市39家担保机构为39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99.56亿元,期末担保责任余额88.67亿元,分别增长62.2%和80.7%。为帮助初创期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市财政在全国首先推出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对保险机构赔偿额度超出保费一定比例的超赔部分,给予合理补偿,目前已实现累计发放贷款17亿元,惠及千余家小企业,此项创新型的试点工作受到了浙江省政府的肯定,并已在全省推行。二是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完善《宁波市企业上市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2011年兑现上市奖励和金融法人总部奖励资金2500万元。鼓励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运用各种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支持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融资多元化。三是鼓励各县(市、区)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创新项目。为鼓励各县(市、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县(市、区)在小企业融资方面积极创新、成效明显的项目。如高新区与信托公司、担保公司联合推出的中小企业集合信托项目,宁海、镇海引导的中小企业转贷互助基金项目,这些项目对创新小企业融资产品和渠道、探索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各种方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帮扶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原材料、劳动力、汇率等各种因素影响,中小外贸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为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市场,市财政整合各类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2011年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及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提升外贸发展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对中小外贸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解决企业困难、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等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境内外参展。对宁波企业参加的境内外参展给予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2009—2010年共兑现中小企业境外补贴资金31549万元,赴境外参展企业4374家,增长88.53%;境外参展展位数10945个,增长31.23%。加快推进宁波国际会展之都建设,通过补贴参展、奖励优秀会展企业等方式,充分发挥“消博会”、“浙洽会”、服装节等拓展市场的平台作用,2008—2011年市财政累计安排资助资金4800万元。二是支持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全市各类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费和资信调查费支出给予一定的补贴,重点支持中小外贸企业“联保”,降低保险费率,防范出口风险。2011年共落实财政补贴资金3028万元,惠及890家,保单融资额45亿元。三是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企业在境外上市、境外收购兼并企业和境外资源开发,支持企业加强海外营销渠道、公共服务平台和营销网络建设,不断降低外贸经营成本,提高宁波外贸竞争力。四是支持扩大进口贸易。鼓励企业开展更多的进口业务,扩大进口规模,大力培育进口专业市场,鼓励外贸企业进口先进装备、先进技术等国家鼓励进口的产品。五是支持开拓新兴市场。在保持传统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2011年全市外贸出口国和地区达240多个。另外,支持中小企业参加欧洲及国内各地宁波周系列活动,加强与欧洲以及内地城市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五)支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营造中小企业良好发展环境。自2005年以来,市财政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确立了“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的基本思路,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认定宁波和丰创意广场等33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和32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为全市中小企业技术检测、咨询、创业服务等共性服务。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宁波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办法》,明确对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及宁波市“创业创新”风云榜的平台给予奖励,进一步完善宁波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培育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社会知名度高、在行业发展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三是支持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1年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为出口基地外贸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平台建设,具体包括产品设计研发、公共检验检测、公共认证、公共信息服务、报关和口岸进出口业务代理等公共服务,积极促进中小外贸企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四是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创新)专项补助资金,2011年对35家宁波市级管理咨询(创新)企业和6家优秀管理咨询机构进行奖励、补助,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管理水平。支持开展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培训,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确定34个中小企业业务培训项目。2011年参加培训人数约为3000人次。财
(作者为浙江省宁波市财政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 张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