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以来,山东省紧紧抓住财政部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谋划,全方位推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创新管理机制,陆续开展了小麦、奶牛、优质鱼、果业、蔬菜、核桃、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项目建设,显著提升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再创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项目建设实现“大投入”。一是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2011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市、县各级也努力克服财政收支困难的矛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5.64亿元支持项目建设,加上中央补助资金4.47亿元,全省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财政资金达12.11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县超过1500万元,有13个项目县县级财政专项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经营主体投资积极性,积极引导产业资本、城市资本、外商资本助推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带动,省内的一些化工企业、黄金企业纷纷投资建设高标准现代渔业、现代果业项目,在一些新兴现代化奶牛养殖场的背后,都能看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外大型企业集团和投资基金的身影,一些国外的资本也通过各种渠道逐步参与到山东的现代农业发展中。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山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共吸引企业等社会投入13.98亿元,是各级政府投入的1.15倍,资金带动效益显著。三是切实加强资金整合投入。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与发改、国土、科技和农口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安排各类涉农资金20多亿元,集中投入现代农业项目区,实现了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由“零星、分散、随机投入”向“规模、稳定、连续投入”的转变,形成了政策和资金的强大合力。
(二)项目管理创出“新模式”。一是积极实施竞争立项。为确保项目选择的公平、公正、公开,山东省积极推行竞争立项机制,省里通过“县级申报、专家评审、竞争立项、全省公示”的程序,择优确定项目县,把自主权交给地方,把选择权交给专家,把监督权交给社会,切实把项目放到了真重视、真投入、真想干、能干好的地方。二是切实推进权限下放。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省里进一步下放项目选择权限,由项目县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专家指导下,结合各自产业发展实际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自主确定具体实施项目、区域布局和建设内容,不搞“一刀切”,保证了建设思路、项目安排、保障措施更加符合当地实际。三是严格开展绩效考评。山东省对项目县实行“一年一考评、一年一确定”的动态管理模式,每年省财政厅会同省直农口部门联合进行绩效考评和检查验收,全面评价各项目县工作组织、项目成效和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同时,加强对考评验收结果的综合运用,将考评验收结果与项目县资格、资金分配规模直接挂钩,对考评结果优秀的,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对考评结果差或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项目县资格。
(三)项目实施初显“高效益”。一是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小麦产业项目县积极开展现有小型水源工程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改造了一大批泵站、引水堰闸、配套机井和渠道,许多昔日的“望天田”一举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项目区面貌焕然一新。奶牛产业项目县加快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改造升级,新建了标准化的牛舍、奶牛运动场、挤奶厅、沼气池、青贮池,配备了先进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优质鱼产业项目县大力加强渔业养殖基础条件建设,新建改造了一批标准化生态养殖池塘和工厂化养殖车间,并按照“渠畅通、路成网、电到塘、机配齐”的要求,完善了项目区配套设施建设。果菜和苗木花卉产业项目县积极开展种苗繁育基地和成方连片示范园区建设,加强项目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了现代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成功推广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山东省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建设为平台,着力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和“样板工程”。比如,奶牛产业中,印尼佳法集团、山东大地集团在广饶县投资建设了两处万头奶牛场,济南申发牧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光明集团联合投资1.5亿元在平阴县建设了存栏奶牛5000头的高标准奶牛场;渔业产业中,垦利县规划面积30万亩、基础设施投资近10亿元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正在建设;蔬菜产业中,寿光市占地116平方公里、已完成投资23亿元的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崛起。这些项目全部配套装备了国内甚至国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普遍采用生态循环生产方式,真正把农业做成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实现了高投入、高产出。三是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切实提高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奶牛产业项目县奶牛散养率降低10%左右,单产每年可增加400公斤左右,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优质鱼产业项目县健康养殖面积达到总养殖面积的40%以上,优质鱼平均亩产达到350公斤,渔民人均增收300元;果菜产业项目县苹果亩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日光温室蔬菜亩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食用菌亩增产值4000元以上;苗木花卉产业项目县苗木亩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花卉亩收入达2.5万元以上,其中,花卉设施栽培亩收入高达3.8万元以上。财
责任编辑 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