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我国三亚举行,经中、巴、俄、印四国商议,一致同意吸纳南非成为第五个金砖国家,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其对话合作机制的完善必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通常我们用“剪刀差”来反映国际贸易现状,即国际贸易中产品交换时,高级产品价格高于价值,初级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表明国际贸易中高级、初级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剪刀差”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贸易方式,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高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以此获得超额利润。
“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杰出代表,其合作机制在国际贸易领域被寄予厚望,人们普遍期望金砖机制能够成为改善国际贸易不平等格局的有力平台。但是在短期内,金砖合作很难对国际贸易剪刀差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金砖机制尚处于发展初期
如同绝大多数国际合作机制一样,金砖合作也必将经过磨合和发展的过程。2009年,中、巴、俄、印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我国三亚举行,经中、巴、俄、印四国商议,一致同意吸纳南非成为第五个金砖国家,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其对话合作机制的完善必将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通常我们用“剪刀差”来反映国际贸易现状,即国际贸易中产品交换时,高级产品价格高于价值,初级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表明国际贸易中高级、初级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剪刀差”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贸易方式,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高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以此获得超额利润。
“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杰出代表,其合作机制在国际贸易领域被寄予厚望,人们普遍期望金砖机制能够成为改善国际贸易不平等格局的有力平台。但是在短期内,金砖合作很难对国际贸易剪刀差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金砖机制尚处于发展初期
如同绝大多数国际合作机制一样,金砖合作也必将经过磨合和发展的过程。2009年,中、巴、俄、印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金砖合作机制正式建立。至今,不过两年时间。另外,“金砖机制”属于比较典型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缺乏其他合作机制相辅相成。虽然也涉及环境等领域,但仍主要围绕经贸领域开展,涉及多领域的合作机制框架有待建立,尤其是政治领域合作机制的缺乏,将制约金砖国家之间形成具有实质性作用的合作,也将制约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

(二)金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要素禀赋各异
金砖合作是源于相近的国际经济地位,但是,国际经济地位相近既可以产生合作,也可以造成竞争。金砖国家之间尚存在一些阻碍合作的内部原因。除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不符或相互对立外,金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要素禀赋各异。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在国际贸易中缩小剪刀差,取得更有利的国际贸易地位,结成贸易联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通过贸易联盟可以基本垄断某一类或某几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供给。其中石油输出国组织就是典型代表,相关国家通过结成价格联盟基本垄断石油的国际市场供给。但是,结成贸易联盟通常以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相同或相近为前提,但金砖国家并不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金砖国家生产要素禀赋各异,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产品差异较大。除去我国,其他四个国家情况大致如下: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高居拉丁美洲之首,主要进口石油、化工原料、小麦等,主要出口钢材、铁矿砂、纸浆和咖啡、糖、大豆等特色农产品。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为其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主要进口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橡胶、纺织服装类商品等,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化工产品、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印度在南亚地区具有最强的经济实力,主要进口食品和武器,主要出口软件和药品等。南非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基础设施良好,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主要进口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石油等,主要出口黄金、其他金属及其制品、钻石、食品、饮料、烟草、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等。正是由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金砖国家即使结盟也仍然无法对某几类甚至某一类商品形成垄断。而且金砖国家普遍存在出口产品替代率较高、进口产品替代率较低的现象,也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虽然金砖机制可以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具有影响力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短期内金砖国家综合实力提升难度较大
改善自身国际贸易地位和国际贸易格局,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作支撑。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虽然在经济领域已有长足的进步并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潜力,但在现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尚不具备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金砖合作仅仅最大可能地避免了金砖国家之间不必要的内耗,但并不代表联合后的金砖国家实力会有本质性增强。金砖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仍然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为重点,而且仍需较长时间。
虽然在短期内,金砖合作不会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金砖合作将有利于剪刀差格局的改善。其原因主要包括:
(一)产业升级将有利于缩小剪刀差
按照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世界各国可以划分为核心、过渡和边缘三类国家(经济体),金砖国家属于典型的过渡国家,正处于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过渡的重要历史阶段。其中,核心国家通过剪刀差等方式剥削边缘国家,以实现更快的资本积累。边缘国家通过自身努力,成为过渡国家,并最终成为核心国家。过渡国家要最终成为核心国家,产业升级是必由之路。在客观上,金砖国家的产业升级将有利于改善国际贸易格局。
一方面,在金砖国家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势必会打破少数发达国家对高级产品的技术垄断。金砖国家的高级产品即使在技术和质量上处于劣势,但依托廉价的劳动力等自然禀赋,其高级产品很可能具有价格优势,进入国际市场上,将有利于降低高级产品世界市场价格。
另一方面,在金砖国家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会逐步淘汰本国初级产品的生产,这些初级产品(不包括矿产资源等)的生产将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因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禀赋不如金砖国家,其初级产品生产成本将有提高趋势。同时,金砖国家减少或不再生产同类产品,将使这些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供给减少。这些原因将会使得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上涨。
(二)金砖国家将具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虽然金砖合作目前尚处起步阶段,但其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随着“金砖五国”,以及其他有可能继续加入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金砖国家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金砖合作机制也将不断完善和健全,成为改善国际贸易格局的根本动力。财
责任编辑 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