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涟源市地处湖南省中部,是革命老区和省级扶贫开发县市。境内地形复杂,大部分地方属山地和丘陵,且岩溶地貌突出,水利建设的难度较大。近两年来,涟源市创新思路,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层层落实工程项目责任制,保障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农业基础设施焕然一新。2009年,涟源市被评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
1.加大投入,综合施治。两年来,市财政共落实“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专项资金27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五年每年投入400万元,支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三年每年投入预算配套资金500万元,开展白马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并启动了白马水库干渠砼防渗和大江口水库干渠配套改造工程。
2.创新机制,激发活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项目,采取多种形式的灵活扶持引导方式,实现全民共建共享。一是实行效益拉动。对适宜一家一户建设的效益明显的微小工程,引导鼓励农民自投、自建、自受益。三甲乡实竹村村民投资0.9万元,对自家山塘进行清淤整修,灌溉下游经果林...

涟源市地处湖南省中部,是革命老区和省级扶贫开发县市。境内地形复杂,大部分地方属山地和丘陵,且岩溶地貌突出,水利建设的难度较大。近两年来,涟源市创新思路,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层层落实工程项目责任制,保障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农业基础设施焕然一新。2009年,涟源市被评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
1.加大投入,综合施治。两年来,市财政共落实“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专项资金27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五年每年投入400万元,支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三年每年投入预算配套资金500万元,开展白马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并启动了白马水库干渠砼防渗和大江口水库干渠配套改造工程。
2.创新机制,激发活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项目,采取多种形式的灵活扶持引导方式,实现全民共建共享。一是实行效益拉动。对适宜一家一户建设的效益明显的微小工程,引导鼓励农民自投、自建、自受益。三甲乡实竹村村民投资0.9万元,对自家山塘进行清淤整修,灌溉下游经果林和农田8亩,年增收在5万元以上。二是实行补助引导。对公益性的水利工程,在群众“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基础上,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的办法,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实行公助、民建、民受益。市财政具体按试点选择、项目议事、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施工、项目督促和指导、考核验收、资金拨付、项目公示等九个程序实施村级“一事一议”奖补操作,并规定了筹劳标准和工价标准。2009—2010年,全市共完成村级水利建设项目183个。三是实行民营办水。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提倡社会法人、集体组织和群众个人投资兴办农建工程,发展民营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两年来,共引导民营资本2200余万元投入小型水利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发动86万户村民参与投工投劳,不仅整合了有限的资金,而且发挥了“以点带面”的整体效益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各乡镇、村组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安平镇长溪村自筹资金8万元,发动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水渠3公里,惠及全村农田100余亩。四是实行以奖代补。市财政制定了专门的乡村水利建设奖补实施办法,形成了一整套扶助机制,每年从市财政预算和防洪保安资金中挤出20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鼓励和推动秋冬季水利工程的开展。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还挤出一定财力予以配套奖励,进一步掀起水利建设高潮。五是实行资金整合。对各种农业、水利、以工代赈、扶贫等项目资金,在投入渠道不变的情况下,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2008—2010年,共整合各类资金6630万元,集中用于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稳固了农业基础。六是实行资金报账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对投资较大、一家一户难以开展的工程,由专业队伍施工治理,推行报账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确保工程项目取得实效。设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专户,封闭运行,由财政和水利部门共同管理,项目实施单位凭有关合法凭证到财政部门据实报账,杜绝不合理开支,并预留项目质保金。同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和材料设备供应等单位,则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此外,委托专业监理公司实施“四控两管理”,即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工程安全,严格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实行资金整合和报账制后,财政部门主动意识大为增强,特别是加强了项目立项前的财政监督,避免和减少了支农项目资金的流失和浪费,有效制止了相关部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为后续的“报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有限的支农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改革体制,保障有力。对白马水库等四家工程管护单位进行了体制改革,将54名纯公益性全额拨款编制、98名准公益性差额拨款编制全部落实到人并纳入一级财政预算单位,工程养护等费用也同时纳入市财政预算。扎实开展小型水库承包、租赁、拍卖等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确定了204名小型水库看护员的补助方案,明确看护人员的工作职责、选择标准和程序,实行一年一聘,由乡镇政府具体考核,并分别按小Ⅰ型和小Ⅱ型水库两类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在桥头河镇八女水库灌区等265个村点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模式。协会坚持群众自治原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防汛抗旱、渠道河堤治理、用水分配、水费和工程维修资金的分配收缴、调处水事违法案件等,会员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其资产管理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真正实现“有人管库、有水灌田、有钱养人”的目标。
经过两年来的艰苦努力,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已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初步形成了完备的水利灌溉网络。目前,全市以白马水库、大江口水库、湄江渠道引水工程等为骨干,形成了152座小型水库和10余万处塘、坝、井、圳、机电提灌工程为基础的水利灌溉网络,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2008年的40.2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49.5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
责任编辑 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