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0年以来,江苏省灌南县高标准推进小农水项目建设,缓解困扰农民群众多年的耕地用水难问题。截至今年3月,完成小农水工程总投资2857.19万元,新增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排涝面积9.4万亩,仅今年1—3月就已带动农民实现节本增效3100多万元。
1.坚持问计于民。县财政及水利部门召开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了解群众对改善农田灌溉条件的意见和要求。邀请工程人员对群众需要建设的水利工程实地调研勘探,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并公示。新安镇大胜村的电灌站电机老化,每年夏季用水前都要进行一次大修,造成群众用水费用奇高。经村民主动争取和县财政部门慎重研究后,决定投入41万元帮助村里新建一座电灌站。今年电灌站投入使用,全村4200亩土地得到及时有效灌溉,预计每年减轻群众水费负担11万元,依托农作物增产带动农民增收30多万元。为让群众用上舒心水,县财政及水利部门在大力支持电灌站、防渗渠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主动听取群众意见,投入大量资金,对进入田间的水系等重新布局,方便群众用水节水,减少用水损失及矛盾纠纷,项目区群众对工程安排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
2.严格质量监督。工程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公开竞标,在此基础...
2010年以来,江苏省灌南县高标准推进小农水项目建设,缓解困扰农民群众多年的耕地用水难问题。截至今年3月,完成小农水工程总投资2857.19万元,新增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排涝面积9.4万亩,仅今年1—3月就已带动农民实现节本增效3100多万元。
1.坚持问计于民。县财政及水利部门召开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了解群众对改善农田灌溉条件的意见和要求。邀请工程人员对群众需要建设的水利工程实地调研勘探,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并公示。新安镇大胜村的电灌站电机老化,每年夏季用水前都要进行一次大修,造成群众用水费用奇高。经村民主动争取和县财政部门慎重研究后,决定投入41万元帮助村里新建一座电灌站。今年电灌站投入使用,全村4200亩土地得到及时有效灌溉,预计每年减轻群众水费负担11万元,依托农作物增产带动农民增收30多万元。为让群众用上舒心水,县财政及水利部门在大力支持电灌站、防渗渠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主动听取群众意见,投入大量资金,对进入田间的水系等重新布局,方便群众用水节水,减少用水损失及矛盾纠纷,项目区群众对工程安排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
2.严格质量监督。工程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公开竞标,在此基础上,集中采购工程所需的水泥、黄沙、钢材等大宗原材料,并选用省优以上品牌产品。同时,县财政及水利部门对小农水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工程施工申报制,分别制定防渗渠、农桥、电灌站等设施施工程序阶段性报批制度,每道工序施工结束后,只有在监理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实地查看合格后,才允许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县财政及水利部门还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工程质量把关,将项目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交给项目区群众。2010年,项目区内的5个乡镇21个村在县财政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40多个由懂工程技术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对在建的水利工程质量全程跟踪监督,先后责令工程施工方返工10多次。
3.超前谋划管护。县财政及水利部门会同项目区镇村,对新修水利工程节省下来的拾边地进行公开发包,作为管护水利工程劳力的经济补偿。同时,发动镇村里的退休干部、老党员等担任水利设施义务管护员,村里每年象征性地发给他们300—500元劳务费。针对村里收入少的现象,县财政及水利部门帮助规范操作,对集体土地、房屋公开发包,引进外地能人经营,以提高承保金效益,形成带动群众致富的效应。对新建水利工程,还先后安排了20多人的管护队。多管齐下,2010年实现了水利工程日常养护全覆盖,有效保证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4.提供科技服务。县财政部门发挥信息广、人脉资源多的优势,主动为小农水项目区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围绕发展优质科技高效农业项目,先后帮助项目区群众引进农业新技术23项、新品种30多个,还为当地群众牵线,聘请7名外地科技能手,担任科技顾问。发展设施农业是灌南县潘老庄村群众的梦想,小农水项目建设帮助村里新建了电灌站和田间防渗渠,解决了田间用水难题,千亩设施蔬菜亩均收入已超过4600多元。2011年,通过财政部门的科技“红娘”作用,全县小农水项目区将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万多亩,农民群众预计实现增收1200多万元。财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