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职能有了较大调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乡镇财政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其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升乡镇财政公共服务水平,安徽省池州市财政局适时开展了乡镇财政所“两基”建设活动,逐步使乡镇财政所行政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精细化、办公现代化。强化机构建设提升队伍活力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抓住财政体制改革和基层财政职能转变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使乡镇财政所陆续升格为副科级单位。过去,乡镇财政工作人员大多是聘用制干部,为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一方面,鼓励聘用制干部竞任乡镇领导职务。2003年以来,全市先后有10多名聘用制财政干部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走上乡镇及县(区)直部门领导岗位。另一方面,市(县、区)财政局主动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2007年底之前将全市所有聘用制财政干部全部过渡为公务员,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实行财政系统内部轮岗交流和末位淘汰制度,通过竞争上岗,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乡镇财政干部调入市、县(区)局担任中层领导职务。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财政所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强化学习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抓学历教育。以往,池州市乡镇财政所干部第一学历普遍不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到10%,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为此,各县(区)以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为核心,相继在学费补助、工作安排、职务晋升等方面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职工通过委培、脱产、自考、函授等方式,提高学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目前,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接近九成。抓业务培训。除积极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外,各县(区)每年举办一次春训会议,组织乡镇财政干部集中学习培训。会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要求市(县、区)局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联系工作实际进行业务指导。此外,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如计算机应用能力、财政支农政策和业务培训等。抓廉政教育。通过开展经常性廉政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相互制约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措施,教育引导广大财政干部慎权惜权、廉洁自律、勤俭理财、依法理财,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清正廉洁、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财政干部队伍。分期分批组织财政干部到小岗村,实地学习沈浩精神。强化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
目前,池州市90%以上的乡镇财政所新建了独立的办公楼,人均使用面积达到32平方米;许多财政所建成了标准化服务大厅;网络全面接通,电脑人手一台,实现了网上办公;交通工具逐步升级换代,有条件的地方还配置了公务用车。硬件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得益于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特别是乡镇一级。例如,贵池区牛头山镇政府通过土地置换、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筹资100多万元用于基层财政所建设;龙泉镇政府出全资为财政所筹建服务大厅;张溪镇政府在政务新区无偿划拨建设用地给财政所建办公楼。强化工作落实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狠抓“窗口”建设。财政服务大厅是展示财政部门形象的“窗口”。近年来,池州市乡镇财政所以服务大厅为依托,积极开展“惠民直达工程”,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线实”审核、“一站式”服务,成效显著。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服务大厅所有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上班,亮牌规范上岗”,达到“以形象展示服务,以服务提升形象”的目的。二是狠抓“一卡通”发放。全市乡镇财政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涉农补贴对象的申报、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及时、足额发放补贴农民项目资金,确保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惠及千家万户。不断拓宽“一卡通”发放资金范围,目前,新农合补偿款、民政救灾救济款、计划生育奖励款、贫困家庭学生补助款等等,均由“一卡通”绿色通道直达农户家庭存折。三是狠抓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为加快补贴资金兑付进度、提高农民购买补贴商品的积极性,全市各乡镇财政所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兑付方式,变“销售网点录入,财政所审核兑付”为“网点代垫直补”。既方便了老百姓领取补贴款,又减轻了财政所受理服务的压力。由于工作得力,方法得当,全市每百户农户购买下乡补贴商品数量、补贴兑付率等指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四是狠抓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申报一事一议项目547个,已批复311个,项目类型主要是农田水利设施和乡村道路修建。特别是今年水灾之后,结合灾后水毁恢复重建工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更深入人心,群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五是狠抓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现在大部分乡镇的“三农”保险服务站设在财政所,为做好此项工作,广大基层财政干部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受灾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协助保险公司查勘、核实灾情,科学理赔,服务到位。通过走访基层农户、航空拍摄照片、二次公示到户的方式,确保赔偿资金及时发放到投保农民手中。强化制度建设 提升管理水平

2008年以来,池州市结合省财政厅组织开展的“规范管理年”、“能力建设年”和“学习提升年”活动以及乡镇财政所的工作实际,先后建立健全了“十项制度、五项办法、四项流程”,涵盖乡镇财政所资金管理、预算编制及执行、财务审批、内部控制、岗位责任、档案管理、票证管理、工作作风及效能建设等各个方面,乡镇财政管理得以不断改进和规范。一是明确乡镇财政职能。2009年,市财政局出台了《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暂行办法》,重申乡镇财政在乡镇级财政预算中的职责,加强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财政监督的职能,从制度上确立了基层财政在地方财政预算中的地位。二是加强乡镇经费保障。2008年,市财政局将乡镇财政经费统一划入县区财政局,由农村财政管理局垂直统一管理,有效规范和保障了乡镇财政所正常的经费运转。三是推行目标管理。每年年初给乡镇财政所下达目标任务,年终根据完成情况严格考核并实施奖惩,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绩效。四是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整章建制。市财政根据乡镇实际,充分征求财政所意见,整合完善统一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指导财政所工作,做到用制度管人,人人遵守制度。统一硬件配置。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为乡镇财政所统一配置电脑、票据打印机、凭证装订机、数据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现金保险柜以及灭火和防盗设备,逐步建设标准化办公场所。统一服务设施。统一制作室外政策宣传栏,所有规章制度统一印制成册,重要制度和流程统一设计制作张贴上墙;统一制作胸卡和岗位牌配戴上岗;统一印制便民服务电话和资金发放明白卡;统一安装运行业务软件;逐步开通使用电子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加大财政便民力度。统一学习提高。强化财政所长责任制,提高所长的综合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针对财政所的不同岗位进行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统一对财政所人员进行支农政策和业务知识水平考核;动员全市村级干部学习财政知识,支持配合财政所的为民服务工作,提高为民服务质量。财
(作者为安徽省池州市财政局局长)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