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
在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召开。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来自财政系统的19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的举措及思路,本期以专题形式推出,敬请垂注。

2009年,我国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变,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但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保增长、调结构仍然是关键。当前,天津市发展势头强劲,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更加注重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优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深化财政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力促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将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作为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载体,着力推进发展方...
编者按:
在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召开。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来自财政系统的19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的举措及思路,本期以专题形式推出,敬请垂注。

2009年,我国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变,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但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保增长、调结构仍然是关键。当前,天津市发展势头强劲,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更加注重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优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深化财政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力促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将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作为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载体,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优化。积极制定财税政策措施,通过专项补助、财政贴息、综合服务等方式,大力支持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三次产业和三个层面协调发展。认真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重点支持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和功能区开发建设,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新区,不断增强新区辐射带动功能。加强财税综合服务和政策协调,延长对困难企业的帮扶政策期限,千方百计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并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实施财政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重点支持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综合运用政府补助、贷款担保和创业培训等财税政策手段,培养更多创业主体和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最低工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抚恤救济等标准,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和大额医疗救助标准,增加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和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财税政策。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交学费政策,完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建成海河职业教育园区一期工程。支持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在各区县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完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经费补偿机制,推进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投入,重点支持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大剧院在内的文化中心建设和重点体育场馆设施改造,积极兴建文化特色村、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室。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和市容环境水平。
将培养财源增加收入作为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不断提高持续发展水平。健全财政持续增收工作机制,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采取切实可行政策措施,巩固现有财源,培育潜在财源,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健全现代化税收征管模式,不断强化税基管理、源头管理、户籍管理,不断健全税源控缴机制,加强税收经济关联分析,有针对性开展税收稽查,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实现应收尽收。完善收入目标责任和考核监督办法,认真落实工作责任,不断扩大收入规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将推进财税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大动力,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切实增强预算安排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约束力。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健全绩效评价跟踪问效机制,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切实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债务举借和担保程序,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切实落实偿债责任和偿债资金,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财
责任编辑 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