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9 作者:贾谌 宋康乐 赵钢 林京 (作者单位:财政部企业司)
[大]
[中]
[小]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深刻地改变着贸易和生产的方式,原本不可贸易的服务成为可贸易商品,物质密集型加工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数据密集型加工的生产方式。随着跨国公司管理运营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外包产业应运而生。跨国公司同时作为国际服务外包最大的发包商和承接者,通过全球布局,大大推进了服务外包业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当前,以现代服务业以及研发和高端制造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服务外包的不断扩大,不仅成为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的核心,也改变着各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承接服务外包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有利于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扩大国内消费。支持和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扩...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深刻地改变着贸易和生产的方式,原本不可贸易的服务成为可贸易商品,物质密集型加工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数据密集型加工的生产方式。随着跨国公司管理运营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外包产业应运而生。跨国公司同时作为国际服务外包最大的发包商和承接者,通过全球布局,大大推进了服务外包业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当前,以现代服务业以及研发和高端制造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服务外包的不断扩大,不仅成为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的核心,也改变着各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承接服务外包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有利于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扩大国内消费。支持和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
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指客户单位(可以是企业、政府、学校、医院、军队等各类机构)依托于信息技术将原在机构内完成的某些服务性工作以签订服务合同的形式外包给机构外的服务供应商,或者是机构下属的共享服务中心或全球执行中心去完成,并为这些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
服务外包按交付方式可分为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两类,按服务内容可分为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两大类。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主要包括IT基础技术外包(IT、软件开发设计、技术研发、基础技术平台整合和整理整合),软硬件系统和网络的操作营运、日常维护和支持,应用软件系统的管理、开发、维护和支持,以及软硬件产品(包括嵌入式软件)的研发、维护和支持等服务。
业务流程外包指业务流程及相关数据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业务改造外包(BTO)、应用管理、呼叫中心、法律流程外包、医疗外包、人事管理外包、财务管理外包、采购业务外包、培训业务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KPO)等等。其中知识流程外包是业务流程外包中一种更为高端的服务模式,它主要是利用专业的技能、经验和知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经过即时、综合的分析、判断和研究,帮助客户提出解决方案或研究报告,包括评估研究、投资研究、技术研究、专利申请和市场分析等。
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保持稳定发展,外包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业务规模逐步扩大。其中,信息技术外包仍占据市场主导,而业务流程外包则保持更高的发展速度。同时,随着服务外包领域的深化和拓展,以市场研究和金融研究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为主的外包活动在全球开始兴起和发展。当前,以现代服务业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据国际权威机构数据,2007年全球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约50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全球财富1000强中95%的企业已制定业务外包计划。世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为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及目标
(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为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更多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拥有人力资源优势,且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备,社会稳定,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和鼓励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政策,使我国完全可以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地。将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符合“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目标,符合中央关于保稳定、重民生、促就业的总体要求。
截至2009年9月,全国服务外包企业共8060家,从业人员142.1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09.3万人,占76.9%;经培训就业人员54.3万人,占38.2%。全国服务外包企业累计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40.4亿美元,其中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09亿美元。1—9月,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287家。新增从业人员58.5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含大专)就业人员41.8万人,占71.5%;经培训就业人员35.9万人,占61.4%。服务外包企业新增通过各类资质认证1798个,其中通过六项国际资质认证685个。同期,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1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合同执行金额73.4亿美元,同比增长170.2%,其中: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9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合同执行金额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8.3%。
自2006年起,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大连、南京、成都、济南、西安、哈尔滨、杭州、合肥、长沙、南昌、苏州、大庆、无锡),目前,这20个示范城市已成为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已初步形成集聚效应。数据显示,这20个示范城市的各项主要统计指标占到全国总量的75%以上。截至2009年9月,20个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企业共6413家,占全国的比重为79.6%;从业人员109.4万人,占全国的比重为77%;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各类资质认证共3335个,其中通过六项国际资质认证共1234个,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0.7%和78.1%;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企业累计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32.4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94.3%,其中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02.9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94.4%。在国家对示范城市的鼓励政策支持下,这些区域的优势会更加突出,集聚和带动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外包订单有所减少,离岸外包市场增速放缓,但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在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的支持优惠政策带动下,国内外包企业纷纷将视线转向国内市场,大力开展在岸外包业务,缓冲了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冲击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主要表现为:虽然国际离岸外包市场增速放缓,我国离岸外包市场仍将保持持续增长;国家对服务外包产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集聚、示范和带动效应显现,二线城市将快速跟进;服务外包行业整合并购趋势明显,企业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将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未来境内服务外包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三)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力争5年内(2009—2013年),在全国建成一批产业聚集且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促进200家著名跨国公司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国;培育2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培训120万承接服务外包所需实用人才;新增100万大学(大专)毕业生就业;实现2013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
三、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各级政府积极出台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视为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救急篇”,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途径。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有力地支持和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一)对服务外包企业获取各类国际资质认证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的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IT服务管理(ISO20000)、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等相关认证及认证的系列维护、升级给予支持,每个企业每年最多可申报3个认证项目,每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支持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取得“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称号的服务外包承接地有关公共服务平台设备购置及运营费用,给予500万元/个的定额支持,专项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培训服务平台所需设备购置及运营费用。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对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1名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不超过4500元/人的定额培训支持。对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培训机构不超过500元/人的定额培训支持。
(四)税收优惠。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将苏州工业园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北京、天津、大连、苏州、无锡等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即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五)资金支持。中西部等地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服务外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享受中央财政贷款贴息政策;财政对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境外各类展览、国际推介会等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六)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为了鼓励政府和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数据处理等不涉及机密的业务外包给专业企业,最近,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服务外包的宣传力度,鼓励政府和企业加强整合,释放资源,扩大内需市场;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鼓励采购人将不涉及秘密的可外包业务发包给专业企业,不断拓宽购买服务的领域;积极引导和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加大外包力度,让服务外包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企业外包业务;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尽早形成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进一步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根据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当前应努力做好服务外包的“三通一平”。所谓“三通”,一是法律和保密环境通畅。要研究制定数据保密等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法律文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二是语言环境通畅。我国参与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竞争最大的差距是语言环境的差异,因此要加快服务外包人才语言培训工作。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特殊要求,在学科建设、教材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大调整力度,加快跨学科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定制培训和大学生就业培训,鼓励校企合作培训,加快扩大培训规模;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和渠道,将服务外包企业的需求与大学生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平台和官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网络运行环境通畅。进一步改善电信领域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保障服务外包业务发展需求。所谓“一平”就是搭建符合服务外包发展要求的“技术平台”。政府要支持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培训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发包项目信息和接包企业对接平台,搭建发包企业和接包企业之间的桥梁。
服务外包是继生产外包之后的又一次全球产业战略转移,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证明,最先认识到、捕捉到发展机遇的,经济发展就快。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抓住以加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国际产业转移机遇,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经济由此开始腾飞;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又抓住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一极。当前,以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把握机会,顺势而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责任编辑 常嘉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