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目标是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的头等大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全力推动财政科学发展,促进甘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增长方面。2009年,甘肃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10%左右,财政收入预期增长11%。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全省财力预计达到650.5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分析减收增支因素,应对财政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按照国家扶持重点,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项目的论证、筛选、申报工作,努力实现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对接,以项目为载体,千方百计筹措更多的项目资金,扩大项目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及时向中央反映全省财政情况,争取更多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优先支持技术先进、带动力强、财税贡献率高的重大工业项目,着力促进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基本建设投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扩内需方面。认真落实国家增值税、资源税、成品油税费等改革政策,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及时研究解决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刺激企业投资需求扩张和技术装备升级换代;积极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加强对人员安置工作的财力保障,完善对种粮农民等部分困难群体和出租车等公益性行业的补贴机制;落实好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今后三年,甘肃出口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继续全部由省级承担。同时,结合甘肃实际,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一是增加财政涉农补贴投入。2009年,继续提高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标准,积极推行“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切实保障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二是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整合资金,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计划;落实好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支持振兴奶业和稳定生猪生产。三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城市低保在前三年连续提高10%的基础上再提高10%。四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全省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
调结构方面。紧密结合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支持“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促进甘肃省有色冶金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中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燃煤锅炉、污水管网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自主创新,充分运用技改贴息和科技专项资金,促进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加财政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投入,扩大担保规模,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此外,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支持实施旱作农业新增粮食示范工程,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二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投入,争取五年内解决甘肃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增加就业专项资金投入,支持城乡一体的创业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四是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五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六是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重民生方面。2009年,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2件、27项为民所办实事,在减收因素多、增支压力大的情况下,调整支出结构,省级安排资金48.2亿元,全力保障各项实事资金需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保证甘肃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高于4%,全省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支持招录5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实训基地建设,对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减免部分学费。支持招录5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开展补助廉租住房项目建设,通过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和新建150万平方米以上的廉租住房,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1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问题等。
责任编辑 周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