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0月以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新增中央投资扩大内需,给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个重大历史机遇,为此,云南省扎实做好项目储备、论证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去年中央财政新增1000亿元的国债项目中,给予了云南56亿元扩大内需资金的支持,对于云南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云南本着“首保民生、力保重点”的原则,对去年年内安排的各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清理,区分轻重缓急,对年内难以形成实物工作量、与扩大内需关联度不高的项目进行调整,竭尽全力调整出10亿元资金,确保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2008年,云南财政收支在困境中实现了较快增长,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3.6亿元,增长26.1%。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0.7亿元,增长29.6%,财政支出年度增加额首次突破300亿元,支出增幅再创分税制改革以来最好水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财政改革与发展中新的矛盾和困难,云南财政将牢固树立抢机遇、增投资、强产业、扩消费、添活力、重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思想,认真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以扩大内需为抓手,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明两年,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的基础上,省财政每年将安排不少于60亿元的基础建设资金,综合运用投资、贴息、补助、参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等手段,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同时,采取积极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鼓励全社会资本投入,建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滚动使用机制,加强银政合作,增加信贷资金投放,确保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重点支持推进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牢经济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建立有利于企业减负、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财税环境,实施好滇池水污染治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巩固农业为基础,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省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银政合作,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格局。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实施好农民收入翻番计划,着力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稳步提高农村群众收入水平。支持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和农垦及国有农(林)场等改革,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支持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2009年,全省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等7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预算安排达973.2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预算的60.2%,省级财政新增用于民生的项目支出占到了省级新增项目支出的66.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支持农村中小学排危工程和教师周转房建设,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认真落实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政策措施。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和城乡救助制度,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增加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助,将城乡困难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未纳入城乡低保范围的边缘群体和其他临时困难群众给予临时救助。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标准和起付、封顶线,加大对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救助,支持基层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和药品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支持好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等社会事业建设,大力支持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责任编辑 常嘉